“原来预约做胃镜要等2个月,这次不到一周就检查完了,病情一点没耽误,流程还特别方便!”王阿姨因为胃肠息肉每年都会来我院消化中心完善胃肠镜检查,但每次2~3个月的预约时间着实也让她头疼。年消化中心新内窥镜室及门诊诊室正式投入使用,大大缩短了普通和无痛胃肠镜预约患者的等待时间,王阿姨就是受益患者之一。
作为常见疾病高发和中医治疗优势病种科室,消化中心年接诊人次20余万人次,本次“升级”让消化中心有了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硬件基础,切实优化医疗服务。尤其是扩展后的新内窥镜室投入使用,实现了病人之所急,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重要意义。
承精华治顽疾
辨治疑难脾胃病彰显中医药优势
“张主任,大家说我跟半年前好像变了个人,谢谢您!”一位年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周先生一进到消化中心主任张声生教授的诊室便打开了话匣子,与半年前刚刚就诊于消化中心时判若两人。
当时的他每天数十次鲜血便,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用周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天都不敢离开厕所,抱着厕所生活,焦虑悲观觉得人生没有希望,甚至都不敢谈女朋友。几次经过激素治疗后,症状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一旦停药症状会如同洪水猛兽般再次袭来,甚至比治疗前还重。经病友介绍来到了我院消化中心,刚就诊时张主任结合他的病史及治疗过程诊断为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中度、活动期、全结肠型,给予了清热化湿祛瘀中药口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经过2个多月的治疗,症状逐渐稳定,经过综合评估后激素减量逐渐暂停,症状没有再出现反复,进入缓解期治疗,以健脾温肾止泻中药配合药物灌肠维持巩固疗效,半年后周先生症状完全缓解,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笑容再次出现在了这位年轻的小伙子脸上。与他相似就医经历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还有许多,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多靶点、多通路调节的优势,消化中心建立了溃疡性结肠炎病证结合“活动期—缓解期”分步论治中医诊疗优化方案,活动期重在清热祛湿化瘀兼补脾肾、缓解期重在健脾补肾祛湿兼清余热,并在传承的基础上独创直肠滴注疗法,口服与灌肠相结合,临床收效显著。
除此以外,消化中心在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等疑难胃肠病及非传染性肝病、胆胰疾病的诊疗上也具有突出优势。首席专家张声生教授团队针对功能性胃肠病开展了大量前期临床及基础研究,提出“脾虚气滞”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键病机环节及寒热虚实辨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新模式;“缓急—固本”二步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疗效。以“虚、瘀、*、滞、癥”立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提出了“肝脾同调、标本兼治”的脂肪肝治疗新思路,建立了专病专方的“胆囊炎胆石症专台”。同时构建了新“十纲”、新“八法”辨治疑难脾胃病新体系。
制共识定标准
引领行业发展为全民健康努力
敢蹚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风景;敢拓前人没垦过的荒,才能开辟新的空间。消化中心主任张声生教授牵头首次制定、系统发布脾胃病行业专家共识意见和指南共计20余个;牵头制定发布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腹痛的中医诊疗国际标准;牵头制定国家中药新药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慢性便秘临床指导原则等国家标准、牵头组织全国脾胃病权威专家主编出版建国以来容量最大的、内容最丰富的脾胃病学专著——《中华脾胃病学》。
全书共分为三篇。上篇系统论述脾胃病的基础理论;中篇脾胃病证治,论述了近百种脾胃病及相关病证的概念、源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名医验案等内容,重点突出脾胃病诊疗特点和名医大家的诊疗经验;下篇为脾胃病历代文献荟萃及现代研究进展。本书理论系统,重在临证实用,全面反映了当代中医脾胃病学现代临床、科研水平。
消化中心每一次的突破,都彰显了中医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使命担当。对于我国脾胃病诊疗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科室牵头制定的“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腹痛”于年正式发布;牵头制定和发布的我国脾胃病行业的17个“常见脾胃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指南)”,是我国首次系统发布的脾胃病行业专家共识意见,这也是迄今共识度最高的、影响较大、临床最实用的纲领性临床指导文件。
续岐*传薪火
以师带徒承精髓因材施教育新星
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科室因材施教,加强研究生和师承教育培养,注重提升医师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采取分级分层管理方法,完善培养制度,促进名老中医及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有效继承和发展。
现在消化中心已形成了一支结构相对合理的人才队伍,老、中、青三代博士生导师在科室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一代的博士生导师,新一代的北京市科技新星,新一代的在全国学术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在老师们的培养和栽培下已经崭露头角,助力学科高质量发展。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后天以脾胃为本”,脾胃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有很多脾胃病是疑难病、难治病。脾胃功能在人体生命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脾胃功能失调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中医特色明显、中西医并重,消化中心力求打造一支集“临床-科研-教学”和“门诊-病房-内镜”两个三位一体的人才队伍,从行业引领到接轨国际,为推进消化病学发展注入中医药力量!
相关阅读:张声生:治病亦医心,推动中医脾胃病学科发展供稿:消化中心、宣传中心编辑:宣传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