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院
脾胃肝胆科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师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擅长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包括慢性肝病(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炎性、酒精性因素等所致)及胃肠疾病(慢性胃炎、胃肠溃疡、慢性肠病、以及腹痛、腹泻)等;脾胃系统功能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发病机理及中药干预机制的研究。出诊时间:周日上午(方庄院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临床上出现难以描述的疼痛或其他症状,但是通过辅助检查及临床实验室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或者相应的生化改变。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传统中医学中归属于多种证候,包括“痞满”、“胃痛”、“嘈杂”等。现代大多医家普遍认为饮食不节与情志所伤在该病的发病中占有主导地位,一方面由于国家正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往往容易暴饮暴食,不注意节制,脾胃功能受损,即《内经》中而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另一方面,现在人们生活压力普遍增大,竞争愈加激烈,往往神经处于高度紧绷状态,此时容易导致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肝木乘脾土,易致脾胃纳运失调,升降失司,结果造成食积、痰瘀等一系列病理产物的产生,从而引发上腹痞满不适、食欲不佳、容易早饱、疼痛嘈杂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张立平教授认为该病病位主要在胃,累及肝脾,在看到气滞、食积、痰瘀等病理产物的实性症状下,一定要认清其脾虚的本质,即抓住本虚标实的病机,治疗上以疏肝调气,健脾助运为则,临床上可奏佳效。
验案:首诊:患者,男,32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胀,前倾位、坐车时胃饱胀加重,直立行走时胃胀减轻。反酸,进食后反酸加重。大便1日2-3行,成形。打嗝,打嗝后胃胀减轻,无恶心呕吐。平素乏力,急躁易怒。纳眠可。舌淡暗苔薄白,根部微*,脉弦细数。诊断:中医诊断:痞满,脾虚肝郁证;西医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治法:疏肝调气,健脾助运。处方:太子参15g茯苓10g苍术10g白术10g陈皮10g柴胡10g枳壳10g白芍10g半夏9g香附10g川芎6g紫苏梗10g谷芽10g麦芽10g郁金10g*芪10g炙草6g7付。每日1付,水煎分2次服。
二诊:服上方后,坐车时胃胀减轻,反酸减轻,进食后打嗝加重。平素乏力,脾气急躁。大便1日3次,不成形。纳眠可。舌淡暗苔薄白,根部微*。脉弦细尺弱。处方:予前方太子参加至20g*芪30g防风10g白术20g肉桂6g*柏6g炒谷麦芽改为焦三仙各10g去苍术半夏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三诊:服上方后,坐车时胃胀减轻,反酸几无,进食后胀气仍有,乏力,易急躁上火,口干。纳眠可,大便稀溏好转,仍不成形,1日2次,小便可。舌淡暗苔薄白根稍*,左脉弦细,右脉稍沉。处方:予前方肉桂加至10g加生龙骨15g生牡蛎15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另嘱患者注意适当运动,调整自己放松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停药2个月后随诊,患者自诉胃胀感明显好转,睡眠可,性情急躁稍许改善,后随访半年诸症无复发。
按语:一诊所开处方中太子参、白术健脾益气和胃,茯苓、炙甘草渗湿调气和中,四药共组底方,共奏健脾气、助运化之功。陈皮配半夏化痰行气、和胃消滞,取二陈之效。苍术健脾燥湿,可以改善脾虚导致的代谢紊乱。*芩清热燥湿,善清肺胃之热。柴胡主入肝胆,疏肝解郁首选药。枳壳苦降辛行,长于理气消胀,行滞宽中,从其中分离出的*酮类化合物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柴胡相配伍,可调节气机有效旋转。香附、郁金相配伍,疏肝解郁、活血理气作用尤为显著,加川芎增强行气活血之功。白芍主要归于肝经,既养血调肝,又能敛阴柔肝。苏梗行气以理气和中,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炒谷麦芽可以促进消化、增加食欲,与焦三仙相比较,其效力偏温和,可根据患者本身食欲及食量情况分而用之。本方固守中焦,变化灵活,兼以行气疏肝,一诊疗效显著。二诊加大太子参用量,另加用炙*芪以增补益气。*柏配以肉桂以引寒达热,清化下焦湿热蕴结益彰。三诊加生龙骨、生牡蛎以重镇降逆,安神除烦,另外,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