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圈某种程度上近似于时尚——永远只允许那些创造风口的人兴风作浪,而随波逐流者只能捡拾些剩菜残羹。创意灵感或许可遇而不可求,但创意背后的一些基本逻辑,却总可以找到笃定的答案。
逻辑一:
广告不再是卖方市场,无论营销还是推广
现如今,这似乎已成为一条行业共识,从纸媒到互联网,从大屏推广到小屏互动,从自上而下到信息碎片化,这一代广告人经历了传播环境的颠覆巨变。谁都知道找洞察、求共鸣、做交互,但为何还是满世界所谓洗脑广告,和喊破喉咙也不会有人理的空洞口号,这就是“改革”不彻底!
最近,趁着年终节点,优益C与小红书联名发起了一次关于“消化”的线上互动,通过带动用户消化不良情绪,深化用户对于优益C拥有亿活菌、5倍更给力的产品认知,不满足于肠道健康层面的用户教育,更运用情绪营销来传递一个积极正向的观点——没有什么不开心是不能消化的,这样暖心的营销活动正好抓住了每个人在情绪上的需求,真正从根儿上转变营销观念,在网生群体中引起了不错的传播互动效果。
以一则“寻人启事”启动传播,聚拢注意力之余,对后浪、内卷、孤寡青蛙…等年度情绪精准捕捉,而后精准治愈。共鸣不是只有扎了心才会有,刚柔并济的人文关怀才是出路。由#万物皆可消化#的品牌slogan延展而来的互动话题#寻找88个不开心的人#,以产品核心利益点“消化”做切入,但不停留在产品层面物性的消化,而是从消化坏情绪入手,传递精神上的消化。人们永远无法掌控未知,但对于过去的时间里堆积的情绪,优益C主张“让一切该消化的消化,该过去的过去”。用真切的语句和视觉形式鼓励那些被坏情绪笼罩的人,勇敢表达,大胆消化。而事实也恰如所愿,仅微博端就获得6.9万的讨论次数和3.2万的原创人数,越来越多的人消除戒心,加入到讨论中来,分享自己的坏情绪,并尝试真确的消化它。逻辑二:
Co-branding也讲究知己知彼,正中下怀
近年来,出于流量获取的成本逐年递增,品牌联名成为一种百试不爽营销手段。但争奇斗艳博人眼球的一味炒作,也让大众的爽点越来越高,产生某种“耐药性”。这是否意味着品牌联名已经走到尽头?
从这次优益C和小红书的合作来看,品牌联名好像还可以走的更加深入。就像每个人有各自的性格,每个品牌、每个渠道,也都有着自己的身份和立场。纵观时下流量市场,抖音、快手、B站三足鼎立,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