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外科大夫们都在忙些什么消化病公益科
TUhjnbcbe - 2022/3/6 16:02:00
外科医生的一天

提起外科医生,就会想起救死扶伤。日前,羊城晚报记者向国内鼎鼎大名的癌症专家吴一龙提出一个特殊的采访请求:能不能用我们的镜头记录这位癌症专家、著名的外科医生一天的工作经历。“只要有助于公众了解和理解医务人员,有利于医患沟通,我一定积极配合。”吴一龙爽快地答应了。

吴一龙是肿瘤学界的标杆性人物,身兼多个重要职务: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广东省肿瘤防治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外科学院院士。


  吴一龙上了手术台非常专注,气氛一下紧张起来
  手术前,用刷子洗干净手,再消*
  消*后的手不能碰到任何东西,要护士帮他穿戴手术服和手套,才能开始进行手术
  吴一龙上了手术台,气氛一下紧张起来,手术室里异常安静
  手术一般都要做到下午点多,吴一龙中午就在手术室里的饭堂排队吃饭
  3台手术做完了,吴一龙一脸疲惫的走出手术室
  吴一龙每天8点前就回到办公室,回应邮件,办公桌上的显示屏可以看到每个病人的病情


  图/羊城晚报记者林桂炎文/羊城晚报记者廖怀凌通讯员郝黎


  前天上午8时,医院的上班时间来到吴一龙的办公室时,他早已开始工作了:用熟练的英文回复来自北美的同行的邮件。“学术交流很多,我习惯了每天回复两次,晚上回复国内的邮件,早上回复国外的———北美地区与我们有半天的时差”。


  当天上午,吴一龙安排了三台手术。在麻醉师为病人做手术前准备的空当期,吴一龙再次在电脑上浏览病人的影像学检查报告,确定肿瘤的位置。


  洗手、消*、戴手套,一身“无菌装备”的吴一龙走进手术室,时针指向早上九点整。助理医生、器械护士、麻醉师全部就位。吴一龙拿起电刀,手术开始了。“拉钩,钳子,止血!”吴一龙的指令十分简洁。


  气氛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紧张,皮肤、皮下脂肪、肌肉一层层切开,病人的肺暴露出来。肿瘤定位、淋巴结清扫,出血不多,没有事先想象中的血淋淋,不禁让记者松了口气。


  9:20,吴一龙从病人肺部切下了肿瘤组织。病理科的检验报告很快出来了:确认肿瘤是恶性,与此前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判断的完全一致。但是打开胸腔现场所见,病人的肺叶发育不好,吴一龙现场决定调整手术方案。


  0:30,第一台手术结束。吴一龙拿出手机:“手术顺利,别担心!”一条短信给在外焦急等待的病人家属发了出去,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吴一龙要求自己和同事每顺利做完一台手术,就要发送一条慰问短信,为了安抚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的家属。


  第二台手术马上又开始了……


  上午十一点半。第三台手术还在准备中,吴一龙抽空吃个午餐。“外科医生吃饭不准点的,看手术时间安排,可以说我们的肚子像个橡皮口袋,早点晚点,松点紧点都可以承受,今天早点,有时下了手术,要两点多钟吃饭都是常事。”


  三台手术全部完成后,记者揉着僵硬的脖子跟随吴一龙走出了手术室,此时正是下午两点整。肺癌中心的医生们已经满满挤坐了一室———每周的例行病例讨论很快就要开始了,这是医生们最期待的集体学习方式。吴一龙全程主持,不断地启发大家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


  “你好,今天感觉怎么样!”下午四点半,吴一龙大步流星地走进病房,紧握每个病人的手进行问候,每天的查房时间开始了。看似轻松随意的一声招呼,是吴一龙带领的团队研究了一段时间后选定的查房规矩———医术很重要,但是医生与病人的这个肢体接触,传递的是一种精神的鼓励,一种顽强的信心。


  


  

廖怀凌、郝黎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想了解更多请继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科大夫们都在忙些什么消化病公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