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腹痛腹胀,查不出原因
近两年来,小李白天吃东西没胃口,吃完饭时不时有点痛,肚子还经常胀气,晚上睡觉总感觉肠子有东西在蠕动,影响睡眠,向医生倾诉了自己的种种不适,但最后做了各种化验、超声、CT、磁共振、胃镜、肠镜等检查并没有发现有明显器质性病变的证据。医生开了一些调理胃肠的药,小李吃了不起效果,仍然诉腹痛、腹胀不适,继续辗转于全国各地,甚至还因此丢了工作,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
小李又看了不少医生都没效果,最后医院。接诊的王医生在看到小李做了多项检查却没有发现明显器质性疾病,在与小李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小李比较焦虑,主诉特别多,就像在给医生倾诉苦水。
王医生通过其多年的行医经验很快便知道了,小李的病不在肚子而在心。在进一步交流中,原来前两年小李的一位亲戚因胃癌去世了,自己听了特别担心,深怕自己也得肿瘤,因此每每看到有关年轻肿瘤患者的报道自己就特别焦虑,胃肠不适的症状也跟着加重了。
王医生详细问了病史,进行了体格检查,拿着之前诸多检查报告对小李说“放心吧,你的身体没有大问题,比我还健康呢,上回也碰到过和你症状类似的病人,回去吃了我这个药就好了。”最后,王医生向其解释了胃癌的发生不是一天两天就出现的了,告诉了他如何预防,如何早期发现,给予他信心,解除了焦虑的根源。最后困扰小李一多年的胃肠不适最终消失了,为此十分感谢王医生。
病根在心
其实小李的病不在肚子,而在心。小李的典型症状虽然比较严重,但也代表了一群人:胃肠道心身疾病患者,他们常常因为焦虑、紧张、过渡担心导致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不符合,即主诉多,但检查却发现不了什么大问题;也有部分人会把偶尔出现的轻微症状放大最后反而变得持续存在。
他们常常因为消化道症状: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原因,医院消化科就诊,行了全面检查没有发现什么器质性大毛病,但自觉症状明显。个别严重者出现不相信医生或者检查结果,导致锲而不舍医院做遍检查,视乎非得把自己查出个符合自己不适的疾病来心里才安心。
出现这样的表现其主要原因在于焦虑:焦虑或负面情绪诱发了胃肠道反应或者加重了原本轻微的症状。胃肠道身心疾病容易陷入“负面情绪→症状→加重负面情绪→加重症状”的恶性循环。腹痛不适久治不愈可由长期的焦虑、紧张情绪导致,加上片面对疾病的恐惧担心或生活中的应激事件(如社会工作的竞争、家庭生活的矛盾等),久而久之焦虑与躯体不适症状相互影响。
不良情绪还会加重或放大一些本来比较轻微的器质性病变照成恶性循环,比如单纯胃溃疡治好很容易。一般单纯的胃溃疡正规治疗,2周左右就可以恢复,但如果负面情绪一直存在,胃黏膜就仍然会缺血,糜烂和溃疡仍然会反复发生,腹痛这感受也会长期存在。事实上,任何慢性疾病均可发展为焦虑、抑郁等身心疾病,而心理压力会进一步影响人体,反过来加重疾病。
多数人并未意识到
胃肠道心身疾病其实一直普遍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我们未意识到,比如: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食欲也不好,饥肠辘辘时一生气就突然什么胃口也没有了,工作压力一大就胃痛。虽然小李的例子比较严重,但医院各科门诊总是能遇到不少类似患者掉进怪圈走不出来,或头痛、或耳鸣、或胸闷等,各种版本都有。
一项调查表明,胃肠道心身疾病在我国城市中发病率为10%左右,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更高。一般来说,发病率以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多,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多,特别是城市中的知识分子、白领、学生等从事紧张脑力劳动者高发。胃肠道心身疾病患者中,中青年人占50%左右。随着医学科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这一类情况也被划归为疾病,需要给予帮助。需要注意的是要诊断心身疾病,必须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所以必要的客观医学检查不可少。
这种病虽然通过胃肠镜、CT查不出明显的问题,但因其影响工作生活,确实有危害,应该治疗。治疗的关键在解除焦虑,可以从他们焦虑的原因出发,同时给予鼓励打消错误的焦虑观念,必要时给予药物辅助控制。
在以前,医生会告诉小李“你这个检查都没问题,没病,不用治了”,但这样还是没有彻底治好心身疾病。随着理念的改变,变我们应该告诉这类患者,肯定他的确是生病了,承认他所承受的痛苦感受是真实存在的,告诉他们心病也是病,但需要与医生一起克服。
有这样困扰的朋友也需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分散注意力、解除焦虑,否则会像小李一样不相信已经做得检查,又反反复复去折腾,最终浪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医院检查、多科会诊了,确实没器质性疾病,就不要再怀疑身体的问题的,试一试转向治疗“心病”,那些困扰我们许久的不适症状可能会悄悄地消失。
欢迎在文章右下角评论或留言!
消化病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