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超级访问消化内镜学诊治新进展
TUhjnbcbe - 2021/3/7 7:13:00

编者按:

尽管我国的消化内镜发展起步比较晚,但是通过不断努力,近年来我国消化内镜领域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新技术不断涌现,诊治理念日趋更新,无论从治疗还是研发,都已经到了领跑水平。第十五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期间,CCMTV临床频道《超级访问》栏目医院消化科彭贵勇教授和广西医院消化内科姜海行教授共同探讨近年来我国消化内镜学领域在诊治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视频摘要

消化内镜近年来的主要进展

彭贵勇教授:近十年来,中国的消化内镜发展非常迅速,与国际水平差距日渐缩小,尤其在早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除此之外,消化内镜的微创治疗方面也得到快速发展,如黏膜下肿瘤的相关治疗技术,无论从数量还是技术创新来说都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内镜技术治疗消化道早癌的新进展

彭贵勇教授:内镜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相关诊疗器械的发展,近十年来,以NBI为代表的多种内镜诊疗技术发展迅速。在早癌诊疗方面,内镜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展示消化道黏膜、表面微血管、腺管形态及开口等结构,对判断病灶性质、范围、深度有很大帮助,为后续的治疗和适应症的选择奠定了基础。基于诊断技术的改进和诊断水平的提高,消化道早癌的治疗也得到很好的发展,如ESD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消化道早癌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该技术医院普及。

消化内镜无痛治疗的研究进展

彭贵勇教授:传统的胃肠镜因检查时非常痛苦而经常不被患者接受,这也一直影响着消化道早癌的筛查。随着无痛技术的发展,无痛胃肠镜检查基本没有痛苦,能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消化道精细检查,对发现早癌和微小病灶起到了很好作用。

胶囊内镜以前主要用于小肠检查,随着胶囊胃镜的发展,其具有无痛苦、无需麻醉、相对安全的特点,可对胃和食管进行更全面的检查,对消化道早癌的筛查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因其价格昂贵,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广泛开展和普及。

消化道早癌筛查的选择

彭贵勇教授:消化道早癌筛查人群主要包括:高发地区人群、高危人群(早癌家族史、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和大于45岁人群。

无高危因素的普通人群早癌全面筛查阴性,且无症状,可3-5年后进行再次筛查;高危人群则需每年进行一次早癌筛查。

消化道内镜技术治疗早癌的优点

彭贵勇教授:对于早癌的治疗,消化道内镜治疗具有微创、并发症少、对生理功能影响小和术后生活质量无影响的优势,在严格把握适应症的前提下,早癌的内镜治疗与外科手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别。

消化内镜技术治疗胆胰疾病的新进展

姜海行教授:因肝胆管和胰腺位置比较深,胆胰管疾病在消化领域一直属于难以诊断和治疗的疾病。胆道结石、胆管肿瘤、胆道寄生虫病、胰腺肿瘤等胆胰疾病以往都依靠B超、CT、MRI进行诊断,但因缺乏细胞组织学诊断依据,临床治疗时往往存在很多困惑。从90年代开始,十二指肠镜下胆胰管造影术(ERCP)开始应用于临床诊断胆胰管疾病。年以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ERCP逐步用于治疗胆胰管疾病,其中主要应用于胆道结石的治疗。相较于外科手术和腹腔镜手术,ERCP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病人恢复快的特点,而对于胰管的结石、狭窄及诊断不清楚的胆胰疾病,也可通过ERCP获取组织细胞,为临床提供组织细胞学诊断依据。

年以后发展起来的超声内镜技术(EUS)是ERCP进行胆胰疾病诊断的又一只眼镜。EUS可贴近胰管、胰腺和胆管,通过超声探头观察到各种占位性病变,并通过细针穿刺(EUS-FNA)获取组织条或细胞,将胆胰管疾病诊断提高到新层次。EUS最早用于治疗胰腺假性囊肿,通过不断发展,目前还可用于晚期胰腺癌的止痛治疗,胆管、胰管狭窄引流等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超级访问消化内镜学诊治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