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1日上午,河南省部分高中教育研讨协作体地理学科研讨会在南阳市八中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淅川一中、油田一中、西峡一中、桐柏一中、方城一中、菊潭高级中学、南召一中、确山二中、确山一中、社旗一中高一地理学科骨干教师及南阳市八中地理备课组全体教师,教研活动分年级同时进行。
高一年级
活动过程:
(一)听课
11日上午8:40到9:20,在班对南阳市八中胡梦娟老师讲授的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进行观摩。
(二)评课
1.胡梦娟老师自评
胡老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了解读,重点是梳理了教学思路。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学”。自主学习是“自学”,探究思考是“合作学习”,三大类岩石的物质循环图是“学习展现”。以教师引导点播为辅,以学会为目的,以灵活展现运用为目标,教学相长,实现素养目标。
针对不足,胡老师也提到由于小意外,课堂时间掌控不足,习题没有及时在课堂处理。
2.协作学校教师评课
共26位地理教师分为四组,组内讨论后由代表教师发言。
第一组教师代表:桐柏一中朱冠宇老师
①胡老师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个人素养较高,特别是亲和力很强。
②课堂掌控能力较强,面对突发事件,灵活应对。
③时间分配不太合理。在自主学习部分用时间过长,对有疑问的问题细讲,对基础简单问题可以一笔带过,节省课堂时间。把时间和重点用在对合作探究和课后练习上会更好,更能提高课堂效率。
④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但是比较集中于某几个同学,如果更多引导更多同学积极回答会更好。
第二组教师代表:菊潭高级中学李博老师
①课堂设置合理,从自主学习到合作探究,发挥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会思考,习惯思考。
②发挥出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对易错,易混处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在知识点的衔接处更是清晰流畅,如从变质岩的转化导入三大类岩石的物质循环。
③对学生的课堂激励机制得当,每道题都有明确的分值,避免了由学生对得分的争议而影响到课程的进行。
④胡老师很有教学智慧,亲和力强,对联考题目的链接更加强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兴趣。
⑤在导学案的编排中没有明确提出重难点,需要完善。
⑥提出了一个知识上的小问题:沉积岩是可能而不是一定会存在化石,并且化石除了动植物遗体外还应包括遗迹等,如恐龙的脚印。
第三组教师代表:油田一中郭老师
①胡老师内在很优秀,特别体现在教态沉稳大方,对课程的处理清晰认真,如在三大类岩石转化中特别指出不能直接转化的岩石,细节处理到位。
②导学案的设计合理,清晰流畅,特别是学科素养的体现是个亮点。整堂课让人感觉简洁又有亮点,轻松而又深刻。
③学生活跃,在探究思考的展示中积极展示,课堂氛围很好。
④对学生的鼓励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初心与素养。
⑤胡老师教态沉稳但是语调又过于沉稳,声音平铺直叙,缺少抑扬顿挫,如能注意课堂效果会更好。
第四组教师代表:方城一中王阳老师
①胡老师面对突发状况,临危不乱,不可多得。
②课堂驾驭能力较强,基本功扎实,导学案的设计环环相扣,层次清晰。
③重难点的突出不是太到位,建议要提出考点。一点一练,课后必须要有检测。如导学案中的第一题,只要引导得当,应该会有很好的效果。
④部分小组回答问题不太积极,教师应做好引导,鼓励学生点评。
⑤指出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要在基础年级落实,教师要精讲精练,筛选合适习题。
(三)学科学术研讨
(1)呈现主要议题:
1.针对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中的重难点,如: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光照图的判读等,如何把握教学的难度和深度。
2.地理学科文理兼顾,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学习中的理性思维,进而培优转差。
3.如何落实分层教学。
4.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把地理核心素养,“一核三翼”落到实处。
(2)研讨过程及成果汇总
教师分小组在组内和组间围绕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思维碰撞,思想交流,最后由桐柏一中朱冠宇老师做总结发言。
针对第一个议题,地球运动部分难度确实不好把握,我们在课堂上不必深化,但基础知识一定要普及,原理一定要讲解清楚明白。如经纬网是工具,但初三学习不到位,那在高中课堂上我们就要细讲多练,否则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最短航线的确定等就无法进行。原理在知识的掌握中决不能忽视,可以通过画图、公式推导等多种方法,如光照图部分较难,但实际上重点在原理,一定要画出来,用公式推导出来,原理只要能理解清楚,那就一通百通。
另外,教师在布置习题中一定要注意有的放失,做好筛选。拿出一两个有质量的模拟题集中训练,讲清讲透。
第二个议题实际上边就已经回答了,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数学公式或化学公式的推导。如石灰岩的形成、糖分的积累等都是有完整的化学公式的,地球运动中的角速度、线速度、半径、纬线长度等都是可以通过数学推导的。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潜移默化的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并不只是背一背,写一写,想要学会它,还需要理性思维,这样一来,很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分层教学在现实教学中是分尺度的,大尺度,就是不同班级上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体现出来的。但是小尺度,就是在一个班级内实际上是不太好呈现的,这也是地理教学中的困惑,需要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逐渐摸索,继续探讨。
地理核心素养是高考的主要考察方向,也是地理人的努力方向。今天时间有限,只能稍作讨论。想要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首要的就是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加强对“一核三翼”的认识,自身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碗水。另对于知识点,要引导学生放入生活中去观察,多角度、多方面看问题,注重天、地、人的结合。
高二年级
一、会议议程:
1.八中高二年级的张园园老师讲授一节观摩课《拉丁美洲》。
2.八中张园园老师自评,介绍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课后反思。
3.参会的各学校地理老师分三组进行大讨论并推荐组员评课。
4.对于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议题进行研讨,集思广益。
张园园老师授课现场:《拉丁美洲》,同学们积极参与,小组探究,师生积极互动。
接下来的评课活动首先由八中张园园老师自评,介绍本节课教学思路设计、课堂结构安排和课后反思。拉丁美洲课容量大,所以选取自然地理部分,重视预习导学案和地理基本知识,课堂重点讲解地形和气候,选题难度适中,探究题选取内容大,对学生是一种鼓励,对老师来说是大胆尝试。授课过程中语言不够精炼,时间有点仓促。
第一组淅川一高孙颜丽老师点评:本节课重难点突出,课堂容量大,老师对解题思路的指导和方法引导作用好,建议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探究题应给出规范答案,并且给学生留有自我反思的时间。
第二组菊潭高中周荣金老师点评:张园园老师的课堂授课中语言具有启发性,课堂设计完整、重难点突出,学生基础好,回答问题积极性高。建议是预习呈现太快,应给学生修正答案的时间。
第三组确山二高古大栓老师点评:本节课教学设计合理,并对自然地理中规律性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并进行了巩固练习和自主命题练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建议是关于巴拿马运河讲解时间略长,可以适当缩短。
八中的娄海凤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这是一堂成功的新授课,课堂内容大,重难点突出,知识全面完整,梳理到位,选题有梯度、有适当难度,贴近高考。学生们预习充分,对于探究部分,语言组织和规范呈现在课件上会更好,可以对亚马孙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进行归纳总结。
二、对于研讨活动议题总结如下:
1、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积极性?
(1)多媒体教学,充分使用课件、图片、视频等材料展示区域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区域地理认知。
(2)基础知识的讲解注重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事物,举身边的例子,理论联系实际。
(3)量化积分制。
2、区域地理知识点琐碎繁多,如何帮助学生区域定位?
(1)画区域图、填空白图,做到动手、动脑相结合。
(2)轮廓定位、经纬度定位(特殊的经纬线)、相对位置定位等方法进行区域定位。
3、如何看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平时讲题时注重材料的分析,先通读材料和图,再带着问题去分析材料并获取有用信息。
(2)读图名、图例、坐标轴的含义及数值等。
4、针对不同类型的班级,如何落实分层次教学?
分层设立学习目标,分层布置作业,层次好学生的作业注重拓展与提高,层次差的学生注重抓基础知识。
5、教研的指导思想、流程及教研成果的使用方法。
(1)思想:以学生为主体。
(2)流程:先独立备课,各自陈述授课思路和内容,取长补短,具体授课方式不统一。
(3)教研成果中的高效部分共同落实。
感谢这次地理学科研讨会,让我们获得启示,会后我们将进一步反思,努力将建议在实践中消化,形成自己对课堂教学有帮助的有效的东西,争取上好每一堂课。
活动感悟
任重道远,也是地理学科特点带给我们的。地理核心素养中可以笼统的认为:区域认知是地理人眼中独特的世界,综合思维是地理人脑中复杂的世界,地理实践力是地理人脚下真实的世界,人地观念是地理人心中和谐的世界。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要带领学生用心中和谐的世界,描绘脑中复杂的世界,脚踏真实的世界,放眼独特的世界,真是责任重大,不容松懈。
今天的研讨活动是大有收获的,有收获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那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让我们幸福的地理人,做着幸福的事,更好的担负起我们的责任,在教育事业中发光发热。
我们地理人是幸福的,更是任重道远的。说幸福,是学科特点带给我们的,因为学习地理,所以我们可以:看风水,乐道山川湖海玄机。察日月,巧解雪雨冰霜奥秘。因为学地理,所以我们能感受到:地壳在运动,季风吻过富士山。板块在漂移,梅雨爱上洞庭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