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专家:
杨爱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严雪敏,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据年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仍达约50%。①
研究还表明,感染者中大约有1%的人最终会演变成胃癌。而我国有14亿人口,有7亿人感染,这个数字是非常巨大的。即便是1%的感染者不加治疗罹患胃癌,那么将有万人是“胃癌候选人”。
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此普遍,还可能引发胃癌,应该如何应对?
幽门螺杆菌,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目前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是人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主要的致病因素;常年不受控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能导致胃癌或胃淋巴瘤的发生……所以,年,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定为Ⅰ类致癌因子!这样看来,幽门螺杆菌似乎是个“坏”细菌!但是,现在的研究也发现,对有些人群来说,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是高的,但是胃癌的发生率并没有水涨船高。对有些人群而言,根除了幽门螺杆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高了,有些人甚至更容易过敏了。似乎,幽门螺杆菌也并非一无是处。②幽门螺杆菌需要“根除”么?无论是年还是年我国国内的专家共识,专家们都认为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是一种病原明确的传染病。特别是在消化性溃疡、胃癌、胃的某种淋巴瘤中,都倾向于“根除幽门螺杆菌”!年日本京都的国际幽门螺杆菌专家的大会共识甚至提出为“减少胃癌、慢性胃炎等疾病的可能”,幽门螺杆菌一经查出,就应该根除。②只要发现幽门螺杆菌就“杀”吗?其实,幽门螺杆菌只是一种被研究得较多的生活在胃内的菌而已。目前有观点认为,所谓幽门螺杆菌感染,其实就是胃肠道菌群紊乱的一个特例,提示的是人体内环境的紊乱,本质上应该调整机体内环境的平衡,而不是盯住一个幽门螺杆菌穷追猛打,更不应该为根除幽门螺杆菌而造成体内益生菌群体的生态失衡。其次,目前经典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案往往需要多种抗生素的协同,根除才会有较好的效果,而滥用抗生素或不规律使用抗生素会很容易产生耐药菌,导致多次根除幽门螺杆菌不成功。反复多次根除不仅容易加重肝肾负担,而且容易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导致人体内环境失衡,产生更多疾病状态。更不必说目前推荐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是四药组合方,近2周的费用近千元,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医疗负担。但是,对那些发病机理研究得较透彻的,众口一辞认为患有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的患者,如消化性溃疡、胃癌、胃恶性淋巴瘤(MALT),目前消化界医生还是认为有条件的话应该根除。对于一些不明原因的荨麻疹、不明原因的贫血,有时也要根除幽门螺杆菌。②但是,杀菌需慎重!应如何正确应对?目前,结合专家共识,我们建议:1.明确的消化性溃疡、某种胃淋巴瘤(MALT淋巴瘤),强力推荐积极根除幽门螺杆菌!
2.胃癌、部分胃炎、胃癌后、胃大部切除术后、长期服用镇痛药、拟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部分不明原因的血液病,推荐根除幽门螺杆菌!
3.其他发现同时存在幽门螺杆菌的疾病,是否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并无明确推荐。②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途径:不洁餐具聚餐传播接吻传播母婴传播不洁排档社交传播可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多是由于“病从口入”。因此,注意个人卫生十分重要。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避免体内菌群失调,则是最根本地避免患上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的方法。②因此,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勤洗手,尤其是餐前洗手;
2.碗筷要消*,尤其与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共同进食的时候,做到餐具分开;
3.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主动与他人分餐;
4.聚餐时,鼓励使用公筷,最好是通过宣传,使大众认识并接公筷的行动,即全民公筷行动。
本文参考自:
①刘文忠.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胃肠病学,(6).
②-07-24“协和医生说”(pumchdoctor)《幽门螺杆菌,该不该“赶尽杀绝”?》
权威发布I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官方发布,附修订要点解读
点击视频|非感染科医护人员如何做好感控?非常实用!
蒋荣猛讲解I卫健委最新发布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最新内容解读
点击视频|新冠病*来袭,非感染科护士如何做好感控,医院霍春暖老师视频讲解
疫情最前线
防控一线蒋荣猛教授讲解-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诊疗与控制
—END—健康中国与你同在双卫网
健康中国与你同在双卫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