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和变革,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业已时过境迁,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能完整认识现代疾病,有时很难有效解决临床诊断与治疗问题,基于此,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成为新趋势。那么什么是心身医学?消化科医生为什么要学习心身医学?心身医学与消化系疾病的关系如何?心身医学与消化系疾病的相关研究处于什么状态?临床上如何应对消化心身疾病?消化疾病心身同治的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消化界有幸采访到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身心疾病协作组副组长、医院消化科彭丽华教授,接下来,有请彭教授为大家答疑解惑。
专家名片
彭丽华
医院消化科、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副教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身心疾病协作组副组长;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
学术访谈
消化界:何为心身疾病?
彭丽华教授:心身疾病是心身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它是指以躯体症状为主,心理、社会因素与个性特征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心理行为治疗或心身综合治疗效果较满意的一类疾病。
消化界:消化科医生为什么要学习了解心身疾病?
彭丽华教授:20世纪中叶以前,人类的疾病谱和死亡谱主要集中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及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等。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而迅速的变革;而同时,与工作紧张、社会竞争、环境污染、噪声等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心身相关性疾病迅速增加。以上造成人类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已发生明显的改变,为此,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能完整认识现代疾病,有时很难有效解决临床诊断与治疗问题。
无独有偶,与精神心理等相关的消化系疾病患病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对于消化科医生来讲,另一件让他们头痛的事情是:就诊于消化科的患者,即便是合并存在精神和心理障碍或心身患病因素,他们的主诉和治疗诉求却主要是胃肠道的症状。如不恰当处理相关的心身健康问题,消化疾病的治疗就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如何恰当处理消化心身健康问题日益成为消化科临床实践中的巨大挑战。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心身健康与消化系疾病相关研究势在必行。
总的来讲,心身医学是医学模式的转变,一种方法,一种态度,无论哪个科的医师都应该具备这种观念。如果我们把这种观念贯穿到诊断和治疗当中,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