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12/22 19:57:00
本文转自;在许多人的想象中,得益于父母的引导和培育,艺术家的子女往往能比旁人更容易地找到一条通往艺术的捷径,但对徐丝易来说却并非如此。父亲徐冰和母亲蔡锦同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艺术家,但从童年时懵懂地开始创作到如今凭借作品崭露头角,徐丝易所倚仗的,只有自己的灵感和双手。时至今日,徐丝易始终认为,艺术是只属于个人的表达自我的方式,与他,也拒绝被外界轻易定义。对她而言,属于她的道路才刚刚开始,而未来还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抹去》Erase,,影像作品/videopiece,7分/7min用作品找寻自我今年20岁的徐丝易,目前就读于芝加哥艺术学院。尽管年纪尚轻,但颇有想法和灵气的作品,让她早已备受瞩目,被视为艺术界的新生力量。在徐丝易的众多作品中,她自己最为钟爱的,是年她的首个行为艺术作品《你我他她》:四面纯白的房间正中央,摆放着用布料制作的巨型小笼包。徐丝易身卓白色防护服和护目镜,用剪刀在小笼包上依次剪出“你、我、他、她”四个字,外皮被戳破的小笼包里瞬间涌出了鲜红的液体,四下流淌开来。紧接着,她又用这些“血浆”,在地面上写下一个个大大的“你”。随着洁白的地面逐渐变得斑驳,表演结束了。整场表演持续了20分钟,安静、迅速,又有着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为了能够呈现出最佳的效果,徐丝易付出了不少心力。设计之初,她不厌其烦地绘制草图、制作模型,耐心地构思作品的每一个细节,甚至想到了现场的观众是否会有晕血的可能。“小笼包制作起来有点困难,而且一直弯着腰写字,其实还挺累的。”她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而一番苦心换来的结果是,作品成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谈及创作《你我他她》的动机,徐丝易告诉我们:“我也没有想太多,就是那时候有些烦心事,觉得这样做会很爽。”创作这件作品时,徐丝易刚刚19岁,外界施加给她的一些定义,让她感到不堪其扰。于是,她选择借由带着宣泄意味的作品提出自己的疑问:在“你我他她”这些人际关系的维度之外,真实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样子?生活在他人的定义和看法中,我们又该将自我置于何处?“追寻真正的自我”是徐丝易最为看重的事,也是她一直希望通过作品传达的观点。在她看来,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都不应该被外界所左右,自由地表达才是她所喜欢和追求的目标。自由生长的艺术道路从童年开始,徐丝易就已经接触了艺术创作,只是她的创作和常人想象中的截然不同:对她而言,创作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作品,不需要拘泥于形式、材料和方法—身为艺术家的父母并未按自己的意图为她规定需要学习的门类,也不干涉她平时的作品。直到报考大学时,徐丝易才意识到,“原来艺术还要分成这么多专业和科目!”对于素描、油画这样的传统艺术门类,童年时的徐丝易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从小到大,她几乎完全没有学习过这些,“唯一一次拿油画笔是我拿了我妈的画笔,在她的画布上一下子点了好多笔颜色,从那之后就没碰过了。”相比于其他形式的创作,徐丝易更乐于随心所欲地画速写和制作雕塑。在徐丝易的记忆里,她小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一面看电视、吃东西,一面用陶泥制作捏制小型雕塑,“想到什么样就捏成什么样。”在这个过程中,我妈妈唯一的任务就是“帮我买需要的材料”。这些作品直到现在被保留着,作为徐丝易艺术起点的见证。自由生长的艺术道路,让徐丝易养成了高度的艺术敏感,常能从不经意处获取灵感,再用令人意想不到的手法呈现出来。几年前,一次偶然之间,徐丝易看到了自己手掌上的纹路,忽然觉得“纹路弯折的形态非常有意思”。于是,她精心挑选了柔软而易于造型的布料,亲手绘制并制作了一幅挂满一整面墙的掌纹图,并以此为基础,制作了一系列以人体细节为主题的装置,共同组成了作品《呼吸》—细微的人体部件被放大开来,以全新的奇特方式组合、呈现,化身为静态的装置,有种熟悉而陌生的美感。“通过这件作品,我希望传达的是关于美的认知。”徐丝易回忆道,“人体总是会长出一些很奇怪的小东西,比如各种皱纹,在一般的观念里,我们都会认为它是丑陋的、是需要遮盖清除的,这样的观点太过于刻板了。如果不去遮掩而是选择直面它,你会发现,其实它有着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美。”《你我她他》niwotata,,行为雕塑作品/sculpturalperformancepiece,20分钟/20minutes艺术不需要被他人定义如今,徐丝易正在尝试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闲暇时,她乐此不疲地进行各种艺术实验,让灵感肆意碰撞,从而产生前所未见的奇妙反应。一次,她制作了一个有着许多条腿的雕塑,然后牵着它四处游荡,一直走到了芝加哥Millenniumpark的cloudgate,借此观察当在场馆之外和艺术品相遇时,观众会有怎样的态度。除此之外,徐丝易也在尝试将新的材料应用于自己的作品中:用冰做成项链放置在锁骨上、用蜡制作高跟鞋、为冰淇淋喷漆并记录它的融化过程……对材质极为敏感的她,近期正在学习服装相关的知识,并与艺术结合起来。“而且我要自己制作,我不想在通过他人的手完成作品。”徐丝易强调道。徐丝易希望,她能一直这样无拘无束、凭自己的力量创作下去,不被他人干扰:“有些人会把我和我的作品拿来跟我父母放在一起,但其实我不会被父母或是其他因素所影响。艺术是个人化的表达,我的作品,只和我自己有关。”某种意义上,徐丝易的身上有着鲜明的属于新一代艺术家的独有印记:不受规驯、不喜限制,拒不接受一切无谓的条条框框,这总是会让人对他们的未来充满期待—在冲破定义之后,属于他们的世界才真正敞开了大门。《爱》ai,,影像作品/videopiece,12分30秒/12min30sec平时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徐丝易:对于我自己来说,创作并不是说先有一个完善的想法,再去按部就班地实现,而是有了一个突然性、瞬间性的灵感,需要在创作中完善想法。比如我想要用某种材料来创作一件作品,也许一开始我并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它,但既然会对这种材料感兴趣,背后一定是有某种理由的,只是你自己没有发现而已。就吃东西一样,可能你会突然想吃辣味的或是甜味的食物,看起来毫无理由,其实是你的身体需要它。所以,其实创作并不一定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是要在过程中去摸索、发现。事实上有的时候我完成一件作品后,都不知道它应该叫什么名字,直到完成了回过头去看,才能理解和消化自己所做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对服装产生兴趣?徐丝易:最早喜欢上服装是在一个夏令营。那时候我们要选择去欧洲的一些城市,当时我就选了米兰,又在那里接触到了服装。其实一开始我没有对服装特别认真,最初想的就是可以去米兰玩。接触服装之后我发现,在一般的观念里服装是偏重于实用性的东西,但其实服装不一定要实用,它也可以是艺术的。我觉得服装和身体是有关系的,而我之前的很多作品也和身体有关,选择服装也是自然而然的。我希望能够做出纯艺术类的服装,类似可穿雕塑的概念。你是否会考虑别人如何看待你的作品?徐丝易:每个人看待一件作品的眼光都一定是不同的。比如我的《你我他她》,有的人看完会觉得不应该用红色,有的人看完想起了流沙包,我有一个朋友甚至跟我说看饿了。我认为没有必要用模式化的思路去看待作品。习惯于固定的思考方式和眼光,看待事物的自由度和想象空间就会缩减,一旦你过度地在意和思考一件作品的含义是什么,太你的感知、想象力和灵感这些原本会自然产生的东西就会被抹去。所以我不希望大家用刻板的眼光看我的作品。你对“艺二代”怎么看?徐丝易:我是最近几年才知道“艺二代”是什么意思,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太过刻板的概念了。有人可能会把我的作品和我父母的去比较,其实你看,我的作品更多地是软雕塑、服装,这些题材我父母都没有做过,我们的作品是完全不一样的,没有可以放在一起比较的地方。我的作品不是因为我父母而做的,它就是我的东西。成长于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环境,是否对你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徐丝易:我从小生活的环境就是偏国际化的,包括上学也是在国际学校读书,所以无论是对东方还是西方,我都没有太多特别的感觉。一方面可能我会觉得自己缺少一个明确的文化根基,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也让我在创作中少了一些束缚吧。编辑—夏妍撰文—蓝祭祀设计—木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