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郑则广正挣扎在属于自己的命运旋涡里。
“再拼一把。”经历过2次高考失败,第3次高考前,他攥紧了拳头,暗暗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次,如果还没考上大学,就去找工作,缓解家里的负担,照顾年幼的弟妹。
郑则广出生在广东陆丰,“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这个不大的海边小城,曾是我国第一个工农政权的诞生地,后来则更多的是因为“毒情”严重被国家连续挂牌整治而被大众熟知。有人说,从来没有天生的犯罪区,导致这一切的根源是长久以来的贫穷,家中兄弟姐妹9人,作为长子的郑则广从小就明白,“想要摆脱如今的生存困境,读书是唯一一条路。”
这一次,郑则广拼尽了全力,走出考场那一刻,他深深呼出一口气,心里也隐隐有了底,填志愿时本一心奔着数学系去,却阴差阳错被中山医学院医疗系(现为:中山大学医学院)录取。命运的转折点来的富有戏剧性,彼时,19岁的少年对于未来还一脸未知,40年后,褪去了稚嫩与青涩,以时间为轴,他在呼吸疾病诊治中,尤其是极重度慢阻肺诊治、依赖呼吸机和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康复上硕果累累,成为国内呼吸领域的佼佼者。
-1-
入行
病人鼻子上插着氧气管,嘴巴张得老大,活像一条离开了水的“胖头鱼”,为了能呼吸空气,只能拼命张口喘气,累的满头大汗。这些年,作为医生的郑则广一直与同事和病人携手,对抗着这种常见又棘手的呼吸道疾病。
棘手之处在于一旦患上,症状走向不可逆,从最初的普通咳嗽、咳痰到爬坡时呼吸困难,再慢慢的演变成穿衣服等日常生活也感到憋气和胸闷,同时引起全身的不适,累及心脏导致肺心病,累及骨骼肌肉导致肌少症,累及胰腺导致糖尿病,累及消化道导致营养不良。
到了晚期,几乎24小时离不开氧气瓶,上厕所、洗漱,吃饭,甚至是躺在床上休息时都需要氧气吸入,每天只能在氧气管周围的1.5米内苟延残喘,病人说,有时活着比死了更难受……病的名字,叫做慢阻肺。
◎正常肺部与慢阻肺的对比。/站酷海洛PLUS
据统计,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高危人群占比20.51%,患病率为13.7%,总患病人数近1亿。慢阻肺在我国单病种死亡率和疾病负担中排名第三,是与糖尿病、高血压等量齐观的重大慢性疾病。
而起初,挑战慢阻肺、当一名呼吸内科医生并不是郑则广的理想,他甚至千方百计想调离这个岗位。“男孩子首选都是外科,我更倾向于泌尿外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手术够干脆。”结果事与愿违,毕业分配时,他被分到医院的内科系统。
对当时的郑则广来说,一时间难以接受,“开头几年,我还没有放弃当泌尿外科医生的梦想,想过利用考研转换专业方向,被告知不可行之后听到周遭的同学纷纷出国,又通过考托福和GRE获取了美国IndianaStateUniversity的药学博士学位,但最终因考虑需要帮助弟妹们成长而放弃,还是留了下来。”
◎“深呼吸,再深呼吸……”询问病情后,郑则广拿着听诊器在患者的腹部听了听,从走进诊室开始,他的病人就一个接着一个,从未间断。/医院供图
有了安心当医生的思想,渐渐地,郑则广在这个专业中找到了兴趣,为了能当好一名呼吸科医生,郑则广每天下班后会特意跑到中山医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寻找科研方向,后来却一次次陷入了瓶颈。
于是,他再一次蠢蠢欲动,最终以离职的方式,报考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研究生,“呼研所水平高、名气大,一定能帮到我。”回想当初的莽撞,郑则广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他被陈荣昌教授招收了。
-2-
发明
陈荣昌是我国顶尖的呼吸疾病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是呼吸动力学,通过实时采集人体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呼吸流量、气道压力和呼吸肌电变化等,来解决一系列因呼吸疾病引发的毛病。期间需要用到理工科的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这对学医的郑则广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压力。
为了尽快达到陈教授的要求,郑则广那几年里又像是回到了高考时,总是第一个到达实验室,亦是最后一个关灯离开,“家里大小事全赖妻子撑着。”当郑则广回忆起过往,略带抱歉地说道:“虽然辛苦,但也收获最多。我们做实验需要留置胃囊管、食道囊管和食道电极,每启动一个新的研究,陈教授都是先在他自己身上做。”老师的示范也培养了我不管开始什么研究都亲力亲为,郑则广说,后来为了建立胸锁突肌肌电的针状电极采集方法,冒着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出血和气胸的风险,他也会让同事在他身上进行穿刺、固定。由于反反复复,实验过后,他的脖子总是红红的,就像受了外伤似的。
“陈教授要求非常严格,研究生第三年将我放在了ICU实习,要求我做到整个ICU的护士、医生有事需要帮忙时,只要喊我的名字就可以了。”为此,呼吸重症患者翻身、换衣、吸痰等护理工作郑则广也参与,却从中意外开启了自己的另一项“天赋”。
呼吸重症患者护理流程中,气道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需要及时排痰、彻底清除气道分泌物,以往采取的多是有创的方法,治疗费用高,且存在一定的风险,郑则广想着干脆自己设计一个无创且更高效的排痰设备来。
“我从小就痴迷于手工。幼年时,我最喜欢模仿制作玩具和生活用品。”经过他不懈的努力,国内首个“郑氏多功能呼吸康复排痰阀”诞生,将呼气相正压、呼气相同步震荡及呼气阻力三个功能整合在一起,起到扩张小气道、减少气体潴留、呼吸相同步震荡排痰及锻炼呼吸肌肉的作用。
◎郑则广发明的“郑氏多功能呼吸康复排痰阀”。/医院供图
那一刻起,发明灵感便源源不断地冒了出来。检测肺功能的呼气峰流速仪、提高气道分泌物清除的加温加氧超声雾化仪和帮助精准吸入药物万能微型雾化吸入器等与呼吸相关的医疗产品陆续被研发,也创建了郑氏卧位康复操、郑氏进阶站立康复操和郑氏吸入方法。
据悉,从年开始到现在,他已获得发明专利15个,已获得的实用性新型专利51个,已开发成产品的医疗器材类的专利产品4个。
◎郑则广的其中一份发明专利证书。/医院供图
-3-
康复
当76医院时,已陷入了“无药可用”的境地。
脑中风后伴随了严重的肺部细菌感染,已行气管切开,医生前后几乎用尽了临床能够找到的抗生素,但刘老伯依然持续高热,显示病情还在进一步恶化。
“医生跟我说,父亲痰液中检测出了全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这在ICU里面是致死的超级细菌之一。”眼看着刘老伯的身体越来越虚弱,老人的女儿找到了郑则广。
◎郑则广一大早就来到了病房,在与当天值班的医护人员进行简单的晨会和交接班后,开始查房。/医院供图
“连最强效的抗生素都不起任何作用,说明还没有找到病因的根结所在。”郑则广此时做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将老人现在用的抗生素都停掉,用他开创的4S呼吸康复。郑则广说,刘老伯的身体已经产生了多重耐药菌,继续使用高强度抗生素已经于事无补,必须要从致病菌的源头抓起,“不但要预防来之鼻咽喉的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也要做彻底的下呼吸道的排痰引流,保证肺部不再反复感染”。
之后的每一天,郑则广都会带着护士到病房教刘老伯呼吸康复:包括气道分泌物清除、呼吸肌肉锻炼、全身肌肉锻炼,犹如奇迹般,刘老伯一天天好转,一周之后便达到了出院的标准,刘老伯的家人也直呼不可思议,“前一秒我们还在着手准备后事,下一秒父亲竟然好了。”
◎郑则广常说,在观察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患者的疗效时,要将患者作为自己亲人去对待。/医院供图
“通常,我们往往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