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阴霾的笼罩下,国内经济恢复缓慢,有一个行业却逆流而上,表现亮眼,那就是核酸检测行业。从全民核酸筛查,到如今核酸检测常态化,核酸检测企业业绩一路腾飞,许多公司一举达到上市标准,开始准备上市。
据统计,今年已经有5家“核酸检测”概念的过会企业,分别是康为世纪、达科为、致善生物、瑞博奥以及菲鹏生物。其中康为世纪已经于年10月25日上市;达科为于年10月14日提交注册,即将上市。
一凭借“核酸检测”东风开启IPO之旅
一、江苏康为世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凭借核酸检测业务一举达到上市要求
康为世纪是一家生物科技企业。核心产品包括分子检测酶原料、核酸保存试剂、核酸提取纯化试剂以及分子诊断试剂盒;公司业务还包括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筛查和诊断领域。
部分财务数据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年-年,公司营业收入金额分别为.88万元、.85万元、2.33亿元、3.38亿元,其中年度、年度公司新冠相关产品及服务收入金额分别为1.27亿元和1.77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54%和52%。
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从.85万到2.33亿,翻了3倍;净利润从.36万到1.08亿,暴涨12倍,一举达到上市要求。
二、深圳市达科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凭借核酸检测业务一举达到上市要求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命科学研究服务及病理诊断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公司主要从事科研试剂及仪器的代理销售,部分科研试剂的自主研发、生产及销售,病理诊断设备及试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公司自主研发了病毒保存试剂。部分财务数据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年-年1-6月,公司病毒保存试剂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5,.37万元、4,.88万元和4,.23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71%、5.78%和8.84%。
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从4.35亿到6.05亿;净利润从.96万到.45万,翻了6倍,一举达到上市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达科为前十大股东中包含95后学生和未成年人
本次发行前,公司前十名股东及其持股情况具体如下:
(1)吴庆军直接持有和通过鲲鹏聚贤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吴庆军的女儿吴映洁是公司第一大股东,二人合计持有公司42.%的股份,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而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吴映洁,年出生,年9月至今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未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不参与公司管理。
(2)公司第三大股东是何俊峰,公司第五大股东何政龙系何俊峰之子,还是未成年人,何俊峰是其法定监护人。
(3)还在念书的95后学生和未成年人分别担任公司第一大、第五大股东,且不参与公司管理,公司在审核问询函中回复是出于其家庭资产配置的考虑。尽管我国《公司法》对股东的年龄并没有做出限制性的规定,但即将上市的公司第一大股东、第五大股东还是学生和未成年人,不知是否略显儿戏。
三、菲鹏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核酸检测业务撑起半个IPO
菲鹏生物是一家行业领先的体外诊断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试剂核心原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部分财务数据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年度、年度新冠产品分别为公司贡献6.97亿元、15.87亿元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65.44%和68.73%。
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从2.89亿到10.68亿,翻了4倍;净利润从.49万到6.33亿,暴涨11倍。核酸检测业务对于菲鹏生物的IPO进程功不可没。
四、瑞博奥(广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核酸检测业务撑起半个IPO
公司是一家从事蛋白检测类生物科研试剂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技术服务的生物科技公司。公司延伸开展了体外诊断业务,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提供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
部分财务数据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年以来,公司在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实现较多新冠疫情相关产品及检测服务收入。
年-年,公司由新冠疫情相关体外诊断产品及核酸检测服务实现的业务收入分别为1.37亿元、1.14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8%、40%。
年公司的营业收入翻倍,从1.35亿到2.83亿;净利润从.56万到1.18亿,翻了3倍。核酸检测业务带来业绩的大幅提升,支撑起瑞奥博的IPO上市之路。
五、厦门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凭借核酸检测业务一举达到上市要求
公司是一家以分子诊断技术为核心,集分子诊断试剂和分子诊断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命科学企业。
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公司推出了包括病毒核酸样本采集管、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以及新冠病毒分子诊断试剂盒在内的一系列新冠相关产品。
财务数据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年-年,公司营业收入金额分别为.64万元、.22万元、3.29亿元和4.76亿元,其中年度、年度公司新冠相关产品带来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6亿元和1.82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32%和38%。
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从.22万到3.29亿,翻了3倍;净利润从.74万到1.02亿,暴涨12倍,一举达到上市要求。
总结5家过会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情况,能直观感受到伴随年新冠疫情爆发,5家企业适时推出核酸检测相关产品服务,年迎来了营收和利润的飞跃,业绩暴涨几倍甚至十几倍,再凭借这份漂亮的财务报表,一鼓作气申报上市。
二核酸企业的潜在风险
一直以来,市场对仅凭核酸检测业务上市的公司持保留态度,针对核酸企业发出“灵魂拷问”,总结如下:
第一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需要。
资本市场要支持配合国家战略,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上市。核酸企业有多少科技含量,是否符合国家产业需要,是否对社会进步产生积极意义。
第二问,是否具有持续盈利能力。
在疫情爆发背景下,核酸检测作为应急管理需求,目前仍有市场,一旦疫情结束,那些以核酸检测业务作为主要盈利来源、业务单一的企业是否面临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能否成功转型,转型风险都未可知。此外,近几年核酸检测价格一降再降,也在威胁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
第三问,公司内部控制风险。
核酸企业往往成立时间不长,公司治理结构、治理能力尚未完全暴露,具有潜在风险。比如亲戚、朋友合伙开立公司,公司大股东还有学生和未成年人。
第四问,民众感情。
核酸检测业务诞生于疫情爆发背景下,本该全民齐心、众志成城抗疫的时候,一些核酸检测结果造假的新闻让这类企业蒙尘;其次,受疫情影响,大环境并不景气,不少企业业务缩减、甚至面临倒闭,有的企业却凭借“核酸检测”这一特殊业务,赚得盆满钵满,直冲上市,如何回应民众感情也是这类企业必须面临的拷问。
三证券监管部门的态度
年11月21日,沪深交易所针对核酸检测企业申报上市做出回应,表达了证券监管部门的态度:
在沪深交易所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中,监管部门表示:坚持从严审核,将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