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得病早了,对生命理解和敬畏还不够,太晚生病,身体恢复起来比较困难,最好30医院。
年纪轻轻就得了糖尿病,医院做检查,空腹血糖:21.89mmol/L;糖耐实验:30分钟30.26mmol/L,分钟43.3mmol/L。听大夫科普了糖尿病的严重性,对未来的生活的担忧让身体瞬间凉了半截。
医院里面的定制糖尿病套餐;每天打胰岛素;每天监测指尖血糖10次;每天排除并发症,包括电击测神经,辐射测肾功能.....10天后,血糖稳定了,带着胰岛素,出院了。医生说,接下来就要靠自己了——稳定血糖,杜绝并发症(糖尿病不可怕,并发症真可怕)
糖尿病还能恢复吗?一直带着这样的疑问,医生没有给出肯定的回答。医生的告诫:适度运动,合理饮食!
马上行动起来:吃——定时定量,定食谱!
每天运动——餐后2小时血糖上升较快,增加消耗可以拉低血糖。运动影响血液流向,人为地减少消化系统的血液供给,减慢消化速度。
睡——肝是主要的代谢器官,养肝必须早点睡。睡不着,可以试试冥想。减少干扰,主要是手机。
心理健康——不成为家里的负面情绪源,告诉家人,有好多例子,糖尿病能活很久!
日常:早晚在家吃饭,中午带饭。严格按照计划中的食谱,定时定量,严格忌口;餐后30分钟爬楼梯或散步;带上N个黄瓜和西红柿,嘴巴馋了,拿出来啃两口,肚子饿了,拿出来咬两口。
观察了一个星期,血糖平稳了,血糖值也很好。于是减少一个单位的胰岛素,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心惊胆战地观察血糖变化,包括空腹,餐后1小时,2小时血糖值。继续观察一个星期,确认血糖稳定。
改善生活习惯:习惯了盛饭精确到克,午餐是g,晚餐是80g;习惯了清淡口味,只有盐的菜,才能吃出食材的真正味道;习惯了只喝水或清茶,告别了可乐果汁,就算是汤,也就尝尝味道;习惯了现在轻盈的身体,吃一点就饱的胃,到点就饿的肚子。
4年后:体重一直稳定在60~62公斤,血糖绝大部分时间都正常;偶尔陪孩子去吃KFC——只吃着沙拉套餐和白水;偶尔和一家人去吃麻辣烫——只吃蔬菜;偶尔大家弄点面条对付一下——也没问题。绝大部分的时候,仍然是拿着厨房秤,精准地吃着,米饭g,绿叶菜g,瘦肉50g,坚果5g……已经保持4年没有再测到高血糖了!
在自我探索的这五年中,用了半年的时间,把血糖从空腹23,改变到到停药停胰岛素空腹6以下。继续坚持5年科学食谱,糖化蛋白保持良好。
现在:不打针不吃药,血糖一切正常。空腹大概在5mmol/L。餐后2小时,大概在6-7mmol/L。
个人最直观的感受——糖尿病是吃出来的。饥饿对人体有好处,但不能挑战极限。
饿有两种:生理上的饿和心理上的饿。生理上的饥饿会导致血糖波动,而心理上的饥饿不会,需要辨别这两种饿。如果吃饭是为了活着,那你就属于能量需求,生理饥饿。如果活着都是为了吃,那你就属于嘴巴寂寞,心理饥饿。
生活在一个充满零食,充满饮料的新世界里,我们真正体会过生理上的饥饿吗?能分辨出是生理的饥饿还是心理的饥饿吗?个人的亲身体会可以告诉自己:完全无法分辨生理和心理的饥饿。我的食谱方案4年没动了,营养绝对均衡和热量充足,但是刚开始的3个月,绝对会感到饥饿,猫爪子挠心的那种饥饿难耐。
目前到现在还是基本原来的饮食方案,体重波动一直在2公斤之内。肚子清空的感觉很好,确定以前绝对吃多了。血糖值一直正常,但饿意十足,全靠黄瓜和番茄坚持下去的3个月后——基本适应了,按食谱吃饭,饭点会饿。4年后——还是一样,按照食谱吃饭,饭点会饿。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同样的方案,在不同的人身上得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别人的经验,仅仅只是给我提供的方向和行动初始点,具体怎么调节还是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