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王文医院介入医学科的首任科主任。26年前,作为放射科工作的年轻医生,他就一门心思“好”上介入,从此摸爬滚打,硬是把一个原本隶属于放射科的技术,“干”成了一个专业学科,成立了独立的科室,把当年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单打独斗的自己,裂变成现在拥有56位医护技人员,年手术量达1万例次以上的强科室,稳居西北首位、全国前列。
热爱赤诚逐梦前行
年从兰州医学院毕业后,王文辉获得了留校(留院)机会。时任放射科主任沈国强看中了他,也成为王文辉从事放射医学的领路人。彼时,介入诊疗技术作为现代医学的新型治疗技术,刚刚兴起却如燎原之势。
当时,兰医一院放射科在张翎珝、王莲初、姜兆侯、沈国强等著名医学前辈的带领下,拥有国内一流的放射学设备,在全国赫赫有名。王文辉进科后先学习技术,再学习诊断,一干就是四年,基本掌握了影像诊断学相关技能后,还想有其它专业方向再去尝试,正好张钲主任做心脏介入,郭顺林老师做外周介入方向的研究生课题。观摩中,王文辉感觉介入更适合自己,就借读郭顺林老师的相关书籍,从此不断深耕介入放射学。
介入的神奇之处在于,诊疗范围广,治疗难度高,在人体中探幽入微,几乎无所不能。它既能扭转内科药物对改变组织结构无能为力的窘迫,也能避免外科手术对机体“大刀阔斧”的损害。它对人体损伤极小,可发挥的治疗效果却非常可靠且疗效显著,这些都让王文辉感到“痴迷”。
年11月,沈国强主任派王文辉去医院放射科导管室进修介入诊疗技术,年学成归来。当时,整个甘肃省全域能开展介入诊疗工作的只有9个人,王文辉是其中一员。他在放射科一边干放射诊断一边干着介入诊疗,但心里总想着要把这个专业学科化、系统化、规模化、团队化。“再干大点,让更多人知道它、让它惠及更多患者”成为王文辉的执念。
他用在上海进修时积攒的补助,给自己家里安装了一台座机电话,工作之余,每天给全国各地、全省各处的同学打“我在搞介入”,向大家“强行普及”介入能干什么,介入有什么好处。那时,同学们都还没电话,他就挨医院找这个人。他还把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刻在蜡纸上印成册子装订,通过信件给同学汇过去。
后来,王文辉成为当时放射科总住院医师,因值班需要,科室给他配备了一个数字传呼机,他高兴地给所有同学挨个发去自己的呼机号。“腰上的传呼机一响,像个猴子一样赶紧拿起看,然后跑去回电话,就这样到处宣传介入能做什么……”至今回忆起来,王文辉都觉得自己好笑,又充满激情。
为了让更多临床医生首先认识到介入的价值,王文辉在当总住院医师期间,常常把从基层来科室进修的“好苗子”有意安排在自己同楼层值班,到了自己手术时,就特意把他们调动起来,一边手术一边教他们。他的那份热情和专注,常常触动很多进修医生,他们也跟着王文辉学介入,就这样培养了一批介入医生。
行之以恒步履不停
年4月21日,肿瘤外科主任王田叫王文辉过去:“有个57岁的肝癌患者,已经没有外科手术机会,这样的病人通常只能延续几个月生命,能不能通过做介入延长患者生命?”
王文辉和王田主任到患者床边查看时,病人已经卧床不起,王田主任用记号笔在患者的肚皮上沿着病灶的边缘画了一个大圈。王文辉反复查看患者并和自己所学比对后,认为做介入一定会缩小肿瘤病灶、延长病人生命。他和王田主任深度沟通后,决定给这位肝癌患者做介入。
“当时,特别兴奋,终于有机会实践自己所学”。那时的影像设备不能像现在电脑拍片扫描,而是先手动拍成片子,再拿到池子里手洗显影、定影,再水洗,最后夹在夹子上。给这位患者做介入时正侧位一共拍了多张片子,医院整个二楼放射科的所有窗户上挂满片子,按顺序整齐排好,王莲初教授和郭顺林老师带着王文辉、雷军强看片子,看血管对不对、有没有病灶,那场面可谓十分壮观。
就这样做完介入手术七天后,查房时大家惊喜地发现,病灶缩小了2指宽。因第一次效果非常好,所以这位患者总共做了三次介入治疗后,病灶没了,患者康复出院后生活完全自理。王文辉一直记得这位患者的名字,多年间时常通过老乡打听、写信、打电话关心他的健康问题,称他是自己的“福将”。
这让当时被大家称为“神医”的王田主任对介入治疗刮目相看,从此以后外科做不了手术的肝癌患者,基本都推荐做介入治疗。第一年,做了3个病人总共23次介入治疗。
经过王文辉不懈的努力,找他治疗的病人渐渐多了起来,从最初每年的几十人次增加到上百人次,到年已经达到年介入治疗多人次,跃居全省首位。
“在年之前,做介入治疗都是我的‘副业’,我的本职还是放射科医生”,王文辉说:“那段时间,我经常白天黑夜连轴转,一边加班加点地做手术,一边马不停蹄地四处宣传推广介入技术”。
从年到年,王文辉除了在各科室早交班时去利用几分钟时间讲介入的临床应用以外,还几乎跑遍了甘肃医院,走遍86个市、州、县医院去讲课宣传。目前甘肃省96%的介入医生医院介入医学科进修过,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王文辉手把手教出来的。“我可以给你管饭,但你必须学会”是王文辉定的口号。
就这样闷头干了10年时间,王文辉在肝胆及外周血管疾病方面的介入治疗技术已经非常纯熟。
年3月,医院派医院学习神经介入,让他大开眼界,原来自己奋斗的目标-成立介入医学科,医院已经实现了:有独立科室、有大夫、有病房、有护理团队、有监护室、有门诊,介入医生对病人的系统管理反过来推动着介入放射的发展。而当时,兰大一院的介入医学还只是放射科的一个检查项目,起着辅助诊疗的作用。
学习回来后,王文辉兴奋不已,请求院领导同意组建介入医学科。
开拓创新迎难而上
年,在医院领导支持下,3个医生1个护士,一台与其他科室共用的机器,几间小小的办公室,介入医学科独立建科了。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这让王文辉干得更起劲了。
当年,就这么几个人完成了多人次的治疗。至年底,科室手术量由全省第一跃居西北第一,手术范围从肝脏拓展到除了心脏以外的全身所有脏器疾病和外周血管的疾病。
然而,科室还是没有自己的床位。“我们的病人放在全院其它科室,不仅给其他科室添麻烦,而且病人管理也有风险……”王文辉得知中医科有6张床,中医科时吉萍主任也对介入诊疗很感兴趣,双方找院领导提出建立“中西医结合介入医学科”,医院十分支持。
由此,介入科在全国首创将中医、中药联合应用于介入治疗中,成为甘肃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典范,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那一年,6张病床收治了位病人,然而床位还是不能满足源源不断的病人量。为了不让病人流失,医院到处“搜腾”床位。年,医院将住院部顶层24楼进行改造后设立病房,医院再次给予大力支持和协调,一层楼设置23张病床,外带治疗、办公区域,全部给了介入医学科。年,医院又为介入科购置了一套全新的设备,使科室发展如虎添翼。
年以后,科室发展面临新的瓶颈,介入医生对血管的切开技术有所欠缺,经常邀请心外科等医生合作开展工作,但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科发展,医院领导的支持下,选留了血管专业的舒小军等多名毕业生医院进行多轮专项能力培训,科室的要求是“学不会,别回来!”“别怕拿不下来,出事有我,大胆干,用心做,一定能成功!”王文辉总是这样鼓励大家。经过5年多人次、多轮、多医院的研修,基本解决了介入医学科不能做血管切开的难题。
至年,科室筹划组建了血管组、肝脏组、肿瘤综合组三个组,但是很多复杂重大手术依然需要外请专家帮忙。那年,王文辉暗暗发誓,利用三年时间,实现所有介入诊疗技术的本土化。
至年,科室成立大血管及外周血管介入诊疗、良恶性肿瘤综合介入诊疗、肝病介入诊疗、肺部疾病介入诊疗、脑血管介入诊疗、疼痛介入诊疗六个临床亚专业,实现了所有介入诊疗技术的本地化,重大手术完全能独立完成。
一路走来,在五任院领导持续大力支持下,介入医学科实现了快速发展。
王文辉说:“兰大一院就是我最好的事业平台,在这里奋斗的历程,常常让我十分感动”。有一年,科室手术时病人突然心包填塞,赶紧打电话,医院当时的心内科张钲主任、白明医师,心外科高百顺主任、宋兵医师、乳腺外科武力主任等等,全院只要听到这件事的主任都不到五分钟到齐了,协助王文辉和同事做心包穿刺引流。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准备进行开胸手术修复,宋兵医师和高百顺主任在手术室监护观察病人数小时,直到病人病情平稳,不需要开胸手术后才离开。
大家齐心协力的那个劲儿,令王文辉每每回忆起来,都会倍感幸福。
让这个专业走得更远
王文辉认为,一个优秀的临床医生不仅要具备纯熟的医疗技巧,还要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人文情怀,严苛的法规意识,四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多年来,介入科十分注重人才培养,从兰大一院介入医学科走出去的介入医生现在医院,医院的介入专家。
“你的成才是对我的奖励”,王文辉十分乐见成才,看到科室一个个成长起来的骨干,李麟荪教授曾向他开玩笑道:“你在培养掘墓人啊”,王文辉说:“我希望培养的掘墓人能把我‘埋’得越瓷实越好,不然我带上这一帮人,他们不成长,如果我退休,他们又干不了,那这个专业就毁了”。
截至目前,介入科全部医护人员医院的多轮培训。接下来,科室目标是让科室所有医医院完成一轮进修,目前已经有4位医生相继去美国、韩国等地进修学习。
除了“走出去”,介入科还注重“引进来”。年,科室接收了两名尼泊尔医生,为尼泊尔培养了首批介入放射学医生。此后,还从柬埔寨招收了2名医生,希望兰大一院的介入诊疗技术能够惠及更广大地区和国家的患者。若非疫情影响,介入科计划继续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生来学习介入诊疗技术,希望让这个专业走得更远。
现在科室的每个医生都能独当一面,熟练开展大血管病变、小血管病变、肝脏疾病、实体肿瘤、脑血管病变、肺部疾病、疼痛等所有的介入诊疗技术,可王文辉依然在奔忙,更多的是到市州县乡医疗机构开展推广、讲座、手术示教、宣传介入诊疗工作,依然还是马不停蹄地“永远在路上”。
目前,兰大一院介入科是甘肃省开展外周介入诊疗项目最齐全、规模最大、专业人员最多、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介入诊疗科室,年成为甘肃省重点专科,也是国内排名前列的综合介入医学科。而对于这个团队来说,一直都处于“居安思危”,希望不仅仅做好“匠人医生”,而且还能培养出更多的“科学家医生”,让介入治疗走得更远、帮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