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秦聪聪
“发热门诊接诊数量从过去的每天几十人,突然增加到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山东省新冠救治专家组儿童组组长、山东第一医院(医院)小儿科副主任兼小儿呼吸科主任陈星告诉记者,当骤增的门急诊量遭遇无可奈何的减员,与新冠病毒交锋的“战场”上,医护人员用近乎挑战生理极限的坚守,给新冠感染的儿童以最大程度的保护。
集中所有力量
陈星表示,虽然早已有所准备,但儿科经历的门诊量剧增,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井喷式的。
据介绍,近段时间以来,医院儿科发热门诊经历了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年12月18日和12月25日,其中仅中心院区的就诊人数就有近千人。加上医院东院的接诊量,医院儿科发热门诊单日接诊近人。
陈星介绍,儿童有独特的生理特点和免疫特点,临床表现多以无症状和轻症为主,但有高危因素的患儿仍有进展为重症的风险。这其中,到医院尤其是到医院就诊的感染者,除了高热、咳嗽等常见症状外,有一些是伴有严重喉梗阻、抽搐持续的,还有基础疾病病情比较复杂的患儿。
“家长们往往本身就在感染过程中,有着发热、疼痛等不适症状,还夹杂着是否会加重原有基础疾病的担忧,身心俱疲,又焦虑重重,这医院就诊是对我们的信任。”陈星说,院领导、科主任协调全科资源,优化医护安排,强化防护措施,集中所有力量支援发热门诊和重症抢救,全力保障危重患儿的救治。
努力撑到极限
生死时速,应急而动,是医护人员的职责所在,但在职业之外,医护也是会被感染的普通人。医院的环境中,他们与大量感染者近距离接触,即便做了防护,也逃不过感染的风险。
1月2日,医院东院儿科主任医师商晓红值班专家门诊。沙哑的声音穿过口罩与面屏,传递着的却是暖心的叮嘱。
因为感染,她曾一度失声十余天。没法说话,她便从门急诊退回到病房,守着病房里的孩子。
“同事们接二连三地感染,尤其是发热门诊那些年轻的医护人员。最吃紧的时候,我们的主任、专家轮值发热门诊。”商晓红说,面对感染带来的人员折损,大家都在硬扛着一股劲。
“儿童近期急诊抢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部分是吸气、呼吸困难为表现的急性喉炎,另外一个就是热性惊厥。”医院中心院区儿科急诊主治医师杨玉堂告诉记者,此波疫情中儿童患者出现热性惊厥的比例明显增高,与其他热性惊厥多发生在6个月—5岁的低龄儿童所不同的是,奥密克戎相关的热性惊厥在七八岁的孩子中也不罕见。
在随时可能有抢救的关键时刻,面临身边“战友”越来越少的境地,医护人员工作时间也在无意中延长着。
坚守在最前线
这两天,儿科门急诊终于迎来了就诊数量的回落,但无论是诊室还是输液室、分诊台,医护人员感染后那相似的咳嗽声依然此起彼伏。
“我算是感染比较晚的,那时候已经有同事‘阳康’了。”医院东院儿科主治医师柳彩虹说,都知道新冠感染后需要一定时间的康复,但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患者的需要就是“召唤”。所以,尽管还有些乏力和咳嗽,柳彩虹依然如期出现在门诊,连续好几个小时不喝水、不去洗手间,只为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生病的孩子。
不能让患者“出事”,这是属于医护人员的责任。
医院中心院区儿科门诊护士长吴志敏说,勇敢面对感染的风险、“阳康”后带着不适坚守岗位、怕给家人带去风险而有家不敢回……这是近段时间医护人员的常态。
就像战士需要上战场打仗一样,这是一场非常硬仗。一拨又一拨,只要身体稍有好转,就会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用生命守护生命,他们就这样坚守在生命的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