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国际医学研究报告综合医疗厚积薄发,特色专
TUhjnbcbe - 2024/4/11 17:15:00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北证券,刘宇腾)

1.公司区域医疗市场分析

1.1.西部经济持续开发,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医疗市场潜力加大

西安市受益于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契机,且自身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是西北地区医疗核心城市,经济发展与医疗实力辐射西北区域。

1.1.1.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网络发达

地理位置来看,西安位于陕西省中部偏南位置,北濒渭河、南依秦岭是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一座副省级城市是连接西北和华中地区的重要枢纽,具有丰厚底蕴,不断吸引着大量人口迁入。

交通方面,西安是交通畅达、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各地市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西安是全国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和陕西省“米”字形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六大通讯枢纽之一,枢纽城市特点十分突出。随着国家高速铁路网的加快建设,未来五年内,西安一日交通圈覆盖范围将扩大到大半个中国,辐射人口由现在的6亿扩大到12亿以上。

1.1.2.政策赋予发展契机,城市发展潜力巨大

西安是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地处中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是西部地区面向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西部地区第二大城市群,年关中平原城市群所涉及的11个市(区)经济总量达到.86亿元,其中西安的经济体量占11个市(区)经济总量的46.6%。贯通西部地区的南北通道和新亚欧大陆桥在此交汇,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将加快人口、经济要素向关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都市圈集聚。

西安经济基础较好。年国民生产总值(GDP)为.28亿元,较年同比增长6.67%。人均GDP为万元,同比增长5.67%,位居陕西省第1;西安市在支柱产业领域主要布局行业为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医药,年,西安6大支柱产业产值突破4,亿元,同比增长23.7%。政策赋予发展契机。年3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规划》明确,发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更好带动周边城镇联动发展,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同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建立健全同城化协调发展机制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历史文化魅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1.1.3.持续人口净流入,虹吸效应显著

年西安常住人口.1万,较上年增长21万人;人口城镇化率79.49%,较去年增加0.29%。年5月,西安市住建局发布《西安市“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提到,在“十四五”期间(年-年),预测西安市仍然为人口净流入城市,综合考虑近十年西安市人口增长情况及外来人口流入情况,预计年至年西安市城镇常住人口年均增量约为25万人。西安市新市民、青年人群体数量将不断增加。

1.2.西安市医疗需求:疫情管控下就诊和住院下滑明显,放开后有望反弹

1.2.1.心脑血管疾病位居死亡率榜首,预期寿命低于一线城市

与一线城市对比,西安市人均期望寿命相对靠后,导致户籍居民死亡的前五项疾病是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前五项疾病导致的死因占死亡总数的87.81%。

1.2.2.老龄化程度加深,医疗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西安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口比重逐年提高。年,西安市65岁以上人口为.1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0.90%,占比较年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西安市0-14岁少年儿童人口占比呈上升趋势,年占比达15.65%,较年的13.90%有所上升。与年相比,65岁以上人口增加69.49万人,比重提高2.44个百分点,年均增加6.95万人,年复合增长率为7.01%。国际上通常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少年儿童(0-14岁)、老年人(65岁及以上)在总人口所占比重、人口老少比(以少儿为)和年龄中位数来把人口年龄结构划分成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2年,西安市的人口年龄结构完成了由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过渡。年,西安市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2.89%和8.46%,老少比达到65.64%;年,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分别增长至15.65%和10.90%,老少比69.65%,预示着西安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随之而来的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患病率的明显增加,老年人的“通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骨质疏松、脾胃病等“老年病”将日益突出。

1.2.3.门急诊住院人次增长迅速,有望实现疫后恢复

从医院诊疗数据来看,年-年,医院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呈逐年上升趋势,CAGR分别为13.88%/13.91%,-年由于西安疫情影响,医院门急诊量、住院量下滑明显,但随着防疫形势的缓和,年当地医疗业务将迎来较大速度的爬坡。年以来,疫情发生前医院病床年周转次数平均35次,病床使用率均维持在85%以上(/年除外),-年病床使用率逐年增长,年以为疫情轻微下滑,并于年受疫情持续管控影响严重大幅下滑。整体来看仍有较大的就诊、住院需求。

1.3.医疗服务供给:西北区域内占据相对优势,十四五规划下发展空间广阔

1.3.1.陕西医疗服务供给总量与周边省份对比占据相对优势,有效覆盖西北市场

陕西省医疗服务供给总量在西北五省和对比山西省占据相对优势,人均水平位于前列。年,陕西省共有家医疗卫生机构,医院51家,医卫机构总床位数达张,执业(助理)医师12.06万人,位居西北五省首位;人均医疗服务水平方面,医院数量为0.,每千人口床位数量和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分别为7.2张和3.05人,处于西北五省和山西省平均值之上,为医疗资源输出省份。

从省内医疗分布情况来看,医院依旧为稀缺资源,医院集中于西安。-年,医院数量总体稳步上升,医院数量占比基本保持稳定,医院占比最大,医院次之,医院占比最小,医院依旧为稀缺医疗服务资源。陕西省医院数量位于全国19位,医院数量位于全国17位,全省医疗资源供给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从省内医疗服务资源的分布情况来看,高水平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于西安市。

1.3.2.西安市医疗资源增长迅速,对比其他新一线/二线副省级城市存在发展空间

西安市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和医护人员数均高于全国、陕西省平均水平,是省内医疗服务核心。与年相比,年西安市医疗机构数量有所缩减,但床位数量大幅增长:医院减少6家,基层医疗机构减少26家,床位增加张,增长5.89%。年西安市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6.17张(+6.56%),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为3.36人(+7%),千人注册护士数为4.43(+5.73%),医疗资源供给平稳增长。

但对比其他准一线/二线城市,西安市相比常住人口规模相近的武汉和杭州,医疗卫生资源情况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根据《西安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西安市将致力于打造高标准区域卫生健康中心,健全并完善公共医疗服务体系,计划到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4.63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6.50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8.41张,未来西安市医疗服务资源将进一步提升。

1.3.3.医院处于西安市民营医疗龙头地位

相较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院数量仅占当地医疗机构总量5.3%,但提供了69.5%和97.5%的门诊量和住院量,是当地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医院结构方面,医院共有家,医院家,医院家,医院医院,但公立、医院级别分布不同,医院46个,其中27医院中,医院3家(医院、医院,医院),其中医院目前正在申报医院过程中,其中医院为民办非营利医疗机构(1张编制床位)。

根据年数据,医院床位数为张,医院床位数为张,分别占比64%/36%,国际医学在西安市编制床位,占整个医院床位的24.65%,具有绝对龙头地位。相较于医院,医院集中了大部分卫生技术人员,承担了主要的医疗服务需求。医院诊疗人次占比78%,出院人次占比74%,医院诊疗人次占比22%,出院人次占比26%。

1.3.4.西安市医疗服务利用情况:单费用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西安市医疗服务费用高于全国平均。根据年数据,医院整体门诊、住院人均费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医院中,与医院相比,医院门诊、住院人均收费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高,其中住院病人人均费用超出全国平均水平.5元,住院病人日均费用超出全国水平元。人均医疗费用中医疗服务费用占比较大,根据西安卫健委公布的数据,年医院门诊次均检查治疗费、次均药费分别占门诊次均总费用的64.42%(+0.89pct)、35.58%(-0.89pct),;住院次均总费用中,次均药费占比26.62%(-0.52pct),其他服务费用占比73.38%(+0.52pct)。医保DRG付费改革按照“价值医保”付费,旨在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考核,新技术、新方法的加快应用,推动了医疗服务费用上涨,占比上升。

1.4.国际医学区域竞争格局:立足高新区,占据核心优势地位

1.4.1.医院新建项目提速,高新区内尚无有效竞争

医院新建项目加速,西安市医疗服务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医院项目较少,有效竞争尚未构成。西安市于年8月公布《西安市卫生健康事业重点项目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年)》,方案提出实施13个医院建设项目,项目区域位置多布局于新区和郊区。新增床位1.3万余张,按计划年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加之医院(3家),目前西安市在建医院共计16家,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西安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功能。

截至年11月,西安医院有三家,医院、医院、西安医学医院,医院一家(医院),基层一级医疗机构18家,医院一家(医院暨高新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高新区目前运营中的三家医院中,两家属于医院(医院、医院),均隶属于国际医学,医院根植于高新区,在区域内医疗服务体系中拥有举重若轻的地位。

1.4.2.国家级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强者如云,国际医学仍占据一定地位

西安市整体医疗水平在陕西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地方共44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医院21个,医院23个),而在陕西省7月公示的第一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名单中,西安市涵盖了全部临床重点专科5个,这些重点专科主要集中在西交大一附院、二附医院这几个医院,公司旗下医院神经内科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支持,也是陕西省唯一一家,说明其拥有高学科水平且获得认可。西北医院空军医院、医院等在学科领域上一骑绝尘,拥有2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受军改影响,医院学科人才外流较明显,部分人才转入国际医学优质平台,继续在学科领域内服务患者,引领学科发展。

西安市临床学科建设实力强劲,潜力巨大,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7个。空军军医大学现有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23个:医院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医院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医院旗下医院医师来自空军医院和医院等,专科实力不容小觑。未来,医院、医院、医院也有望持续强化学科建设,医院、医院也将填补省内重点专科空白在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上实现突破。

2.公司运营分析:民营综合医疗服务龙头,新院扩建三年砥砺前行

2.1.公司发展历程:十余年三甲运营经验,双主业转型聚焦医疗服务

国际医学(516)前身为西安市解放商场,主营业务是百货零售,年5月重新注册后,于同年8月在深交所上市。年医院以协议方式受让公司17.54%股份,同年公司新设一家医药公司(杨凌科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标志公司开始步入医药行业,医院%股权、启动医院项目、出售旗下百货和生物技术业务,完成了从零售到零售+医疗,再到医疗服务的主营业务转型。经过两次转型,公司全面聚焦医疗服务行业,主要运营医院为主的医疗服务机构,形成了“一个集团+三大院区”的战略构架和“综合医疗+特色专科”的经营模式。

2.1.1.营收情况:医院床位爬坡期业绩承压,持续加剧亏损面

公司年4月出售子公司开元商业有限公司%股权,自此完全剥离零售业务,此次业务调整对公司营收影响较大,年公司营收9.91亿元,较年下降75.59%,净利润也由正转负。-年,公司营收以较快速度恢复,分别增长62.16%、81.77%,营收贡医院。H1,公司营收10.68亿元,其中一季度受停诊影响,营收3.05亿元,二季度复诊后,迎来较快的业绩爬坡并超过年同期水平,实现营收7.63亿元,环比增长.33%,同比增长13.2%,展现出较强的韧性。

从净利润角度来看,公司自年剥离零售业务后转为亏损状态,且呈增亏趋势。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8.22亿元。公司年与年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归母净利润差距较大的原因是公司于年出售开元商业有限公司%股权,获得投资收益30.41亿元以及年出售公司北京汉式联合万股,获得投资收益7.2亿元。

公司亏损主要来自于公司新建院区资产的折旧摊销金额较大以及经营不佳的医院。医院经营状况良好,一直处于盈利状态。公司转型医疗服务以来,医院新建院区导致固定资产折旧出现大幅上升,年,公司折旧摊销达5.57亿元,同比增加45.43%,股权激励费用1.36亿元,医院亏损近1.7亿元,对净利润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随着医院的顺利出让以及医院营收的快速增长,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向好,有望扭亏为盈。

2.1.2.顺利剥离医院,聚焦西安医疗服务市场,公司盈利有望进一步改善

10月21日,公司发布公告与商洛市交通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合同》,拟将公司持有的医院有限公司99%的股权,以1.7亿元的价格出售给商洛交投;同时,商洛交投还需支付国际医学作为控股股东医院建设、运营而形成的全部应付国际医学负债约2.84亿元。从公司战略方向来看:西安是中西部地区的医疗中心,供需矛盾持续存在,目前虽然有27家医院,数量在全国各城市排第五,内陆排第一,但周边省份有较多疑难杂症疾病患者到西安看病,因此西安医疗资源一直处于较为紧张的水平,此次转让完成后(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公司将聚焦于西安1万张床位,加快业务发展节奏。

从公司财务方面来看:医院近年营收增长缓慢,年营收1.12亿元,年营收1.26亿元,3年仅增长12.5%,年复合增长率为4%,医院中成长性最弱,年三季度医院因疫情赋黄码,诊疗收到管控,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受损加剧。营收和利润同比更是出现大幅下降。医院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且呈扩大趋势,年净利润-0.31亿元,年净利润-1.7亿元,亏损扩大.39%,年上半年净亏损已达-1.07亿元。截至年6月30日,医院负债合计17.25亿元,在公司负债总额中占比21.41%,资产负债率为90.35%,处于较高水平,对公司的负债和净利润水平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医院转让后,负债总额、财务费用支出将得到改善,有助于优化公司资产结构,收窄亏损面,扭亏为盈。

2.2.医院运营情况分析:医院运行稳健,医院有望迎来盈亏平衡拐点

2.2.1.医院:二十年耕耘口碑稳健,复诊后业绩恢复迅速

医院位于西安高新区团结南路16号,一期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于年6月开诊,二期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于年12月开诊,现开放床位数为0张。以医院为中心,8公里辐射范围内共有12医院。经过20余年的口碑积淀与发展,医院在医院的业务竞争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大型医院有政府财政资金、政策的倾斜,有政府公信力作为背书,更容易获得患者的认可,医院得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在其辐射区域内,床位数排名第五,年门急诊量排名第三,拥有国家省市级专科6个,排名第六,更是远优于其他医院。

门诊住院增长稳健,医院年年门急诊量.1万人次,同比增长14.17%,住院量5.01万人次,同比增长47.35%,住院量增长速度较快。全年日最高门急诊人次,日最高住院量床,业绩高峰期集中在下半年。年停诊期结束后,Q2迎来快速的业绩爬坡,单季门急诊量53.3万人次,环比增长.70%,住院量1.2万人次,环比增长.76%,整体业务量已恢复至年同期水平。与医院进行对比,医院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均处于较低水平,存在一定的价格竞争优势。

-年,医院收入稳定增长,年收入从3.86亿元增长至7.9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9.52%。年12月新院区建成开诊后,医院总开放床位数达到0张(新增1张),年营收达到11.52亿元,同比增长44.18%,按照西安市既往85%的平均床位使用率计算,单床产出为90万元。虽受疫情影响,、年医院净利润仍维持在正值,H1期间曾停诊3个月,净利润由正转负,亏损0.86亿元。

2.2.2.医院:床位快速爬坡期,增长潜力明显

医院位于西安市高新区西太路号,占地面积.61亩,于年8月开工建设,年全面建成并开诊,建筑面积达53.25万平方米。最大床位数张,目前开放床位数张。医院现设有心脏病、胸科、消化病、骨科、肿瘤、妇科肿瘤、血液病、脑科、整形、康复、儿童11医院,设有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肾脏内科、儿科、内分泌科、眼科、耳鼻咽喉外科、口腔科等33个临床科室,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健康管理为一体,医院和国际JCI认医院。

(1)区域位置优越,金融新城核心区域医疗巨头,医院。医院处于高新区南部的西安丝路国际金融中心区块内,未来这里将成为CID板块集科创研发、办公、星级酒店等功能为一体的核心引擎,板块建成后,医院将成为金融核心区域内的医疗核心,承担起逐渐聚集起的人才、社会资源的医疗服务主力。在以医院为圆心的8公里辐射圈内,尚无已开诊运营的医院,目前在建的医院有两家,分别是医院高新院区(高新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南院区。

医院医院,与国医医院有一定的患者区分。迁建的医院床位规划为0张,远低于国医医院的张;其次,前者的优势专科为眼科和心血管病科,与国医医院的11个优势专科形成的是优势互补关系;此外,国医医院周边1.5公里范围内有11个公交站点,是地铁6号线的终点站,医院负二层直接与高铁站相通,交通便利,相比之下,医院与地铁站尚有2.5公里的距离,周边1.5公里范围内有7个公交站点。

(2)疫医院发展速度,复诊后快速迎来床位爬坡。医院自年9月开诊以来,业务量快速增长:年年门急诊量30.96万人次,年上升至63.73万人次,同比增长.85%;年年住院量3.26万人次,上升至6.25万人次,同比增长91.72%。年年初停诊结束后业绩迅速恢复,Q2门急诊量、住院量环比增长.37%、.81%,接近去年Q4水平,业务表现出较强的韧性。今年上半年单日平均门急诊量2-人次,单日平均住院量-床,Q3、Q4医院医疗服务旺季,预计年底将突破床的日最高住院量。

(3)放开预期下管控限制减少,年有望迎来业绩快速恢复。年医院实现营业收入16.4亿元,同比增长.7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4亿元,其中Q2实现营业收入4.7亿元,环比增长.47%,同比增长27.03%,Q2营收已达到去年Q3、Q4水平。年国医医院净亏损5.4亿元,H1亏损3.41亿元,亏损情况主要系新冠疫情管控和年停诊影响,随着西安市疫情管控政策趋缓,结合Q2快速的业绩恢复趋势,Q3、Q4有望实现单日平均住院量人以上,年达到3床/日平均住院量。

2.2.3.专家人才聚集综合实力强,医院有望跻身西安医疗服务第一梯队行列

医院专家综合实力水平优异,从专家配备来看,包含医院在内,医院的中高级职称医生中约52.90%为高级职称专家,其中医院高级职称医师占总高级职称医师49.8%,约占公司高级职称医师的一半。商洛医院中级职称医师占比占国际医学中级职称医师的88%。医院、医院专家配置水平高。

按照营业收入对西安市1医院进行分析,因空军医院、医院等医院未公开相应信息,故本分医院。第一梯队的西安交大一附院,医院,二附院,医院,收入在20亿以上;医院收入在10-20亿;医院收入低于10个亿。医院与医院处于第二梯队水平,与第二梯队医院接近。对标第一梯队仍有一定差距,待医院床位使用率到达一定规模后,假设平均占床数为3张/日,床位单产约万时,有望跻身第一梯队医疗机构。

从收支结余情况上看,结余水平与专科特色具有相关性。西安市1张以上床位医院去年收支结余水平最医院(骨科,普外,烧伤整形外科为其优势专科),医院(眼科、妇产、儿童保健、生殖医学为其特色优势专科)医院(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特色优势学科)。国际医学旗下医院年利润率3.55%,与医院、西交大二附院基本持平,略优于陕西医院,优于全国医院的平均收支结余率。

医院收支结余状况良好,单床产出较高,对标医院,国际医学医院未来床位爬坡水平增长后,医院营收天花板高,发展空间广阔。年,西安市共有10家医院收支结余超1亿元,其中西交大一附院收支结余最高,达4.41亿元。医院整体运营效率较高,单床产出水平高于公司旗下医院。年,医院实现营收11.52亿元,医院总开放床位数0张,按照95%的床位使用率计算,单床产出为80.84万元。医院年营收16.4亿元,总开放床位数张,按照70%的床位使用率计算,单床产出为93.71万元。目前医院整体营收呈增长趋势,医院仍然处于上升期,对标西安1张医院平均万元单床产出,未来床位产出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综合医疗与特色专科齐头并进,多元化发展抢占医疗高地

3.1.医院:综合实力均衡,心血管、神内、妇产专科优势明显

截至年年底,医院开设有临床科室42个,医技科室8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占比10.38%,中级职称人,占比25.87%。按照现有0张床位数计算,床医比为1:0.45,床护比为1:0.76,高于卫生部规定标准(医院临床一线病房床护比1:0.4)。医院学科水平领先,人在国家、省、市级学会(协会)任职,其中各级主委14人,副主委64人,常委人,各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51.7%。年医院申报开展新技术及新项目18项,获批省市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80篇,其中SCI10篇,核心期刊19篇。

神内、心血管、妇产学科优势特色突出,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医院经过20年的发展,培育了多个重点优势专科,其中神经内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陕西省优势医疗专科;心血管外科和普外科为陕西省医疗特色专科;急诊医学科为陕西省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妇产科、医学影像科为西安市医学优势专科,各专科医师和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3.2.医院:科教研三位一体,软硬件实力顶尖,医疗区域辐射能力强

医院占地.61亩,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编制床位张,内设脑科、心血管、消化、胸科、肿瘤等11医院及泌尿、内分泌、眼科、口腔等一大批综合门诊科室,医院重视科研教学,为西北大学、陕医院、医院。医院现有工作人员名,医疗主系列中85%医护人员来自三甲、医院。专家团队中,长江学者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1人,博、硕士研究生导师90余人,国家及省级以上各专业学会中现(曾)担任主委、副主委、常委余人次,呈逐年上升趋势,SCI数显著增加,科研实力雄厚。

医院配备设备高端顶级化,保障一线临床高水平服务产出。医院配有全国首台蔡司ZEISSKINEVO机器人手术显微镜、西北首台西门子MAGNETOMSKyra3.0T术中磁共振成像设备(MRI)、西北首台飞利浦Ingenia3.0TMR-RT放疗定位磁共振设备、西门子“准7T”MAGNETOMPrisma3.0T磁共振成像设备(MRI)、陕西首台西门子SOMATOMForce超高端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系统(CT)、西部首台飞利浦IQONSpectral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系统(CT)、西部首台瓦里安Halcyon(速锐)智慧放疗系统、西北首辆卒中救护车、西北首套SORZEICG荧光3D高端腹腔镜、第四代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最长轴径的全景扫描PET-CTuExplorer等各类医疗设备6余台。

3.2.1.持续深耕优势专科,先进设备和技术团队铸就整体学科实力

(1)医院:西北地区神经内外科发展高地。医院规划设置10个病区、3个ICU、余张床位和全球唯一的DELICATCD自动探头监护系统。是目前辐射西北地区的医疗服务高地。硬件配置水平与团队实力与西安当地顶级医院相当。

(2)医院:内外一体,呼吸系统疾病诊疗。现有人员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56人,核医院呼吸内科和医院胸外科。除开展常规手术外,医院也是区域性胸部疑难症和危重症的诊治平台,年11月,团队成功地为一名二次手术患者实施了胸腔镜右肺下叶内前基底段背段内侧段切除术,标志着其胸外科胸腔镜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9月,医院医院学会授予“加速康复外科(ERAS)示范病房”,学科水平获得认可。

(3)心脏病院:高端设备、高技术团队带来核心王牌实力。医院医院目前开设内科门诊5个,外科门诊5个,规划总床位张,获批国家心律失常和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培训基地、陕西省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使用多种西部地区首次引进设备,心电检查中心拥有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高技术团队:技术骨干均来自西京、唐都、医院等国内大型医院,先后完成国际首例心肌桥旁路移植手术、国内首例“经股TAVR+TEVAR”、陕西省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等先进手术案例。西安市心血管医院是西交大一附院,其心血管内科是陕西省心血管专业唯一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胸痛中心,临床设有4个病区和1个CCU,床位张,现有教授14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导师9人,将是国际医学医院未来学科建设对标和学习的榜样。

(4)医院: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消化疾病诊疗中心,拥有世界先进的消化电子内镜、放射介入DSA及达芬奇机器人等高端设备,配有各种功能齐全、标准的检查室、治疗室及手术室和一批技术精湛、服务一流的消化病专科诊疗团队。医院致力于人才培养和前沿技术的开拓与应用,已与日本、韩国、英国等国际顶级消化病专科合作进行学术、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参与国内仅20医院参加的针对中期和晚期肝癌的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LEAP-、CheckMate-9DW。

3.2.2.医院:医美国家队坐镇,物理扩容后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国家队操刀整形外科与消费轻医美并驾齐驱。郭树忠医院、医院整形医生“国家队”组成,医院与皮肤科共享医疗资源业务包含整形修复、医疗美容与皮肤病性病,其中整形涵盖了耳部整形、眼部整形、鼻部整形、胸部整形、疤痕修复等多种整形项目,皮肤病学科亚专业齐全,在传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皮肤病等治疗中疗效显著。郭树忠院长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球华裔整形外科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医院协会整形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拥有丰富且专业的整形外科从业经验,在行业极具地位。

医院在所有专科中就诊量排名第一,年全年医美相关收入为1.6亿,占医院的10%,年上半年,医美收入占医院收入的11%,且还在持续增加,是国际医医院之一。未来医美院区有望从8平米扩容至2万平米,按照目前单坪效2万,扩容后有望实现倍数增长。

3.2.3.肿瘤系列专科实力突出,西北唯一质子放疗中心助力肿瘤专科高精尖化发展

国际医学在肿瘤相关学科上设置肿瘤、血液病、妇科肿瘤三大专科病院,专科实力突出。医院开放多元综合肿瘤治疗模式,完成了全国首例术中磁共振辅助下的“乳腺癌精准保乳手术”、陕西省内首例免充气式经腋窝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医院则在微创化诊疗模式下引领妇科肿瘤细分赛道,目前已完成达芬奇机器人良恶性手术余例,医院重点专科的特色和优势,血液病院以干细胞移植为诊疗技术优势。学科配套上,硬件与软件实力并存,建设质子治疗中心助力肿瘤学科更进一层。

3.3.持续推进前沿核心技术,扩大专科医疗布局版图

3.3.1.医院预计年底开业,DRG下完善公司内部转诊体系

(1)DRG控费背景下,公司体系内患者住院周期缩短,康复医疗完善急性后期患者诊疗服务医院与医院毗邻,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美医院、VIP健康管理中心及国际住院部六大业务板块。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培训于一体的专科学科群中心。在建的一期工程建筑面积42.5万平方米,规划床位张,分三年开放(中高端妇儿、骨科、康复科各张),预计今年年底开诊,开诊首年计划开放床位张左右。

目前康复项目中约有45%为医保覆盖,其他为非医保,自费占比高,盈利能力相对较好,年底开诊后有望改善公司的盈利水平。医院的患者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高新和医院各专科患者均有康复需求,二是医院康复科患者的溢出,医院的开诊将与其他医院形成较好的协同,为患者提供从生命孕育到健康管理,从医疗服务到康复医养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DRG下医院将承接更多外溢患者。

(2)康复团队人员到设备配备高端,骨科康复病区扩容,人员配备水平高端,骨科与康复联动:医院将由骨科医院院长贺西京出任,贺院长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康复医学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创始主委。副院长为张正湘为陕西省医院原副院长,中国康复医疗机构联盟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医院配备名医疗人员,其中医技人员56名,正高级职称26人,副高级职称40人,中级职称73人,初级职称98人,中高级职称医疗人员达近60%。医疗人员中获博士学位10人,获硕士学位者87人。中心现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负责人16人。硬件设备设施高端化:设备最先进的高压氧治疗中心、康复运动中心、水疗中心。

(3)产康一体带动国际医学妇儿业务高端化未来中高端医院会配备医疗级别的月子会所,与LDR一体化产房;此外,辅助生殖医学中心紧邻中高端医院,妇儿与辅助生殖一体化资源整合与引流,提供服务保障。

3.3.2.生殖医学中心IVF牌照获批,专科医疗领域布局获重大突破

我国不孕不育症发病率逐年上升,辅助生殖技术需求持续增长。根据全球知名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年中国辅助生殖市场规模约57亿美元,IVF取卵周期数约.3万个,且将持续增长,市场空间广阔。同时,国家对辅助生殖领域准入的要求较为严格,目前国内已获批开展业务的辅助生殖机构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医保逐步纳入,利好辅助生殖支付拓展。各地正在积极探索相应报销方式,杭州探索惠民商业保险支付辅助生殖,咸宁、荆门补贴35岁以上辅助生殖妇女,多地探索辅助生殖促进政策,国家医保局恢复考虑探索辅助生殖技术分批部分纳入医保支付。未来,随着三胎政策的进一步落地,我国辅助生殖行业将迎来全新发展机会。

公司为陕西唯一一家IVF资质民营医疗机构,未来牌照依旧稀缺,截至目前,陕西省共有10家辅助生殖医学机构,集中在西安,其中5家医疗机构具备IVF执业资格。公司成省内第一家获得IVF技术运行资质的医院。公司辅助生殖业务已经通过了两年的夫精人工授精业务(AIH)的运营,目前已取得相关部门批复,成为陕西省唯一一家获得IVF技术运行资质的医院。据《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印发陕西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配置规划(-年)的通知》中披露,将规划新增10所辅助生殖机构。到年,全省辅助生殖机构总量不超过20所(不包括人类精子库),辅助生殖整体牌照依旧稀缺。

3.3.干细胞临床研究与药物临床试验中心(GCP)医院“科研、业务”双增长

依托优质医疗资源及陕西圆梦生命科学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平台,公司特聘领衔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季维智教授等知名学者成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在干细胞再生医学、干细胞药物临床研发、干细胞抗衰老研究、临床转化、基因编辑等方面展开研究。当前,公司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获得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认证,是陕西省第一家获得干细胞认证的公司。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已先后通过省级和国家级评审,成为陕西省第一家获批国家级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有力促进陕西省干细胞产业发展,同时将干细胞应用于急危重症,探索“科研临床”相结合。

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于年12月31日完成8个专业的备案,分别是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妇科、肿瘤科、血液科。机构根据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SOP,各专业组主要研究者均由临床医学专业的高级职称医师担任,全院余人获得国家级GCP培训证书。公司与泰格医药于年签约,双方将共同推进高质量的药物临床合作,预计将医院打造医院,使高质量综合医疗平台能够可持续发展。

3.4.急诊与重症体系完备,保障疫情下医疗救治顺利开展

3.4.1.医院急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有效护航疫情下重症救治能力

医院依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PCCM规范化建设单位:科室开放床位98张,病区设有普通病区80张,危重症病区(RICU)18张;现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5人。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32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7人,护士22人。学科配置能满足急诊、重症应对,在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持续下,能有效应对医疗风险。

3.4.2.医院7大急救体系,有效应对急危重症与突发公共卫生等事件

医院医疗救治及应急管理体系实力有望持续得到验证。医院院区内建立7大完备的急救体系,重症诊疗能力夯实,在突发状况下能有效应对医疗挤兑。此外医院以医院为依托,呼吸内科诊疗能力扎实,重症医学与门诊部急诊中心联动下,迎接放开下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短期激增与危重症的综合治疗。

其中急救中心、重症硬件配置高,物理空间足,在医疗挤兑下能有效应对。医疗总面积35平方米,物理空间大能有效应对急救拥堵,科室包含院前急救、急门诊、急诊抢救室、输液室、急诊留观、急诊病区六部分,抢救室设有6张普通抢救床和4张隔离抢救床,留观及病区设有床位61张,可为各种急诊及危重症患者提供全面监护和综合救治。急诊中心现有25名医生和67名护士,其中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10名,均来自医院、医院、医院等知名医院,临床经验丰富。危急重症诊疗实力强,重症医学科总面积约11平方米,设置床位29张,其中负压病床1张,现有医师11人,护理人员26人。重症医学科主任袁清霞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5C培训导师、中国老年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擅长外科系统危重症救治。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际医学研究报告综合医疗厚积薄发,特色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