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上次调整用药只有一周,时间太短了……”
患者提出要换药,浙江大医院的住院规培医生汪亚萍博士回过头,有点犯难地看着坐在身后的老师梁微微。
梁微微(左一)在教学门诊督导学生坐诊。本文图均为澎湃新闻记者陆玫图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梁微微接过检查单,一边协助问诊,一边结合病例,把糖尿病药物的机制、用量、禁忌症讲了一遍。“我看明白了:这是上课。老师给学生上课,也是医生给病人上课。”73岁的糖尿病患者彭大爷说,这是他看过时间最长的门诊,整整半小时。
浙大二院日前在内分泌科开出浙江省首批“教学门诊”,将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生的学习场景从病房、手术室延伸到门诊。“教学门诊”不是老师看诊,学生在后面听、记笔记的“门诊教学”,也与普通门诊不同,由住院规培医生主导接诊流程,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带教老师负责指导和决策。6月起,该院内科的多个学科将推出教学门诊。
挂号时即注明“教学门诊”
“我们是教学门诊,和普通门诊有些不同。这是小汪医生,她先问诊,我会把关,不影响诊疗质量。”5月25日上午的接诊中,每位患者入内,梁微微都先说明。
门诊外注明“教学专科”其实,患者知情始于挂号时:系统会标注“教学门诊”,挂号后患者还会接到短信和确认电话,告知“诊治由住院规培医生首先完成,再由老师指导和决策,诊疗过程需30分钟”,询问是否同意。教学门诊挂号费和专家门诊的费用一样,实际看诊时间却明显拉长了。
对一名甲状腺结节术后复查患者,汪亚萍一一询问术前结节形态、术后指标变化、用药调整、刀口恢复情况。今年是汪亚萍读完医学博士、在浙大二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第三年,这类病情相对简单的患者她已可独立问诊,梁微微最后总结、补充,并确定药物用量。
“‘优甲乐’你在家是怎么吃的?”梁微微问患者,得到答复后叮嘱汪亚萍:“吃‘优甲乐’的习惯很重要,一定要提醒患者和食物分开服用。”
患者离开诊室,梁微微又问:“亚萍,刚才我们为什么让患者尽量把术后TSH(促甲状腺激素)控制在0.1以下?你是怎么考虑的?”汪亚萍迅速作答,老师点点头。
遇到病情相对复杂的患者,梁微微的介入多些。彭大爷曾因血糖爆表住院,正用胰岛素和药物控制,他的心脏血管曾放过支架,还伴有高血脂、甲状腺结节等。
梁微微并不直接下结论:“亚萍,患者说对这个药物不适应,是否有替代药?”“要考虑肝损风险吗?”“血脂控制,你是怎么考虑的?”
学生能学到的还有沟通技巧。彭大爷有自己的执拗:“那个药我不吃,一吃就恶心”“今天我故意停药了,想试试不吃药血糖多少”“还要减重?老人不能减的,减重身体要搞坏的”……汪亚萍还只能青涩应对,梁微微却能适时安抚患者情绪,耐心又有理地劝服。在汪亚萍看来,这些都是书上学不到的。
“学驾照得自己上车,教练在旁边踩刹车”
“以前我总觉得,什么药都没吃,就是血糖很高了,也没有哪里不舒服。这次梁医生、小汪医生把道理都讲了:不吃药,心血管就像‘泡在糖水里’。各种药是治什么的、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也说得明白。”从诊室出来,彭大爷告诉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