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句话足以看出食物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饮食也越来越丰富,恨不得顿顿都有鸡鸭鱼肉、新鲜果蔬、坚果粗粮……这些食物综合食用纵然健康,但吃得太饱并没有什么好处。
随着人们社交活动的增加,吃饭的场合也变得越来越多。自助餐、朋友聚会等等这些情况下首要目标之一就是吃,在这种场所既满足了嘴瘾,又喂饱了肚子。殊不知,吃太饱的背后还隐藏着诸多健康隐患,比如血管中的胆固醇、血糖等指标水平蹭蹭地飙升……
一、顿顿吃到撑?当心吃出病
我国进入小康社会以来,大多数人无需再担心吃不饱饭的问题,反而需要担心吃太饱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中国有句谚语:“能吃是福”。的确,吃得下饭是身体健康的一种象征,但前提是要吃得健康。还有一句话叫做“少吃尝滋味,多吃伤脾胃”,顿顿吃太饱会影响脾胃健康。
如果一日三餐毫无节制地吃,就会导致人体的消化系统时常处于紧张的状态。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吃得太饱,前一顿的食物还没有被完全消化,下一顿的食物又摄入了,这样是不是就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长期如此,会影响肠胃休息,进而影响消化,增加消化不良的风险。
另外,一次性进食太多容易刺激胃肠黏膜,严重的情况下可能还会引起胃回肠或者胃结肠反射。这样一来,小肠内的容物就会进入结肠,刺激结肠增加蠕动,导致腹泻的发生。如果吃的食物过于油腻就会加重这种现象。
而且我们人体胃液的分泌是具有一定的量,如果顿顿吃得太饱,就会增加胃液分泌,出现反胃、吐酸水等症状。
吃太饱除了影响肠胃健康,还有哪些危害?
经常进食过多会增加肥胖的发生风险,当前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餐桌上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些物质本身就不容易被机体消化和吸收。
如果吃得太饱就会导致多余的物质大量堆积在体内,造成机体肥胖。然而,肥胖又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所以,平时应当注意健康饮食,切忌吃得太饱引发肥胖,增加患病的概率。
再者,经常吃得太饱还会加速大脑的衰老,甚至增加老年痴呆的发生风险。我们人体的肠胃也是需要休息的,而且它的正常运行也需要通过长时间的休息来维持。如果吃的太饱超出了肠胃正常的食物消化容量,就会增加肠胃的工作量,胃肠道消化摄入的食物需要抽调全身的血液供氧。
如此一来,被抽调血液的大脑就会处于昏昏欲睡、精神状况极差的疲劳状态,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大脑反应迟钝,加快大脑神经的衰老。
我们的大脑中含有一种叫做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它可以促进脂肪细胞以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进而导致脑动脉硬化的形成,促使大脑缓慢萎缩,记忆力减退,导致老年痴呆的发生。
总之,吃得太饱对身体没有什么好处,如果非要说出一个益处,可能只有满足了嘴瘾。俗话说:“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每顿饭只吃七分饱,既可以满足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又能减轻脾胃的负担,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生率。这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二、每顿七分饱,更有益于健康?
其实,“七分饱”这句话早在古代就已经有所流传,《*帝内经》中“饮食有节,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饮食要有节制,否则会伤害脾胃健康。
或许大家并不知道“七分饱”到底是要吃到哪种程度,它其实是指科学限制能量摄入,是一种相对形象的说法,并没有具体的标准。
七分饱具体是什么感觉呢?从医学健康的角度来讲,七分饱是指肠胃并没有被填满,但对食物的持续摄入已经失去了热情,机体主动进食的速度明显减慢。但通常情况下还想继续进食,如果眼前没有食物或者食物被拿走就不会有吃东西的念头。
那为什么说每顿七分饱,更有益于健康呢?前面有提到,人体大脑中含有一种叫做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进食太多这种物质的数量会比七分饱时更多,更容易造成脑动脉硬化,影响人们的寿命。如果适当控制食量,每顿做到七分饱,一定程度上会延缓脑功能退化和脑萎缩的进程。
尤其是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代谢功能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甚至部分中老年人的代谢功能正在走下坡路。
由于机体代谢功能的下降,人体需要的热量也会随之减少。这时,适当控制食量,坚持七分饱,不仅能够减轻肠胃的负担,还能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
因此,为了身体健康着想,大家应该避免顿顿吃到撑的现象,做到每餐七分饱,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控制食量,做到七分饱呢?
三、怎样才能控制食量,做到“七分饱”?
每个人的体质和肠胃容量不同,所以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七分饱”是一个不同的概念。如果说进食控制七分饱有确切的标准或者方法,或许可以从下面几点出发:
吃饭要专心
由于工作、社交等原因,很多人都是边吃边聊,或者边吃边看电视,不知不觉中进食就会过量。对于饱腹感这个概念,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如果因为其他因素影响了自己的判断,就会影响正常的进食量。而且七分饱的饭量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斟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不专心就会影响肠胃的感知度,难以把握七分饱的饭量。
适量吃增强饱腹感的食物
吃饭之前可以喝一些汤,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饱腹感,减少三分之一的食物摄入量。此外,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豆制品、苹果、红薯、燕麦、玉米……等等,这些食物都可以增强饱腹感。
苹果中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以及果胶,富含膳食纤维且热量比较低,饭前适当吃一点有助于肠胃健康;红薯虽然属于高淀粉的食物,但其中纤维含量较高,不仅可以减轻便秘,还能增强饱腹感,有利于控制食量,做到七分饱。
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整进食的顺序,控制食物的摄入量。大家平时吃饭时可以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进食顺序,这样可以提前感受到饱腹感,减少主食的摄入,做到七分饱。
注意吃饭速度
吃饭速度慢也是培养七分饱的一种方法,大家应该都知道,食物进入肠胃被消化是需要时间的。饱腹感需要依靠大脑才能反映出来,而这个过程需要通过分泌与食欲相关的激素以及提高血糖来完成。如果吃饭太快大脑来不及反应,肠胃就已经处于吃撑的状态了。
所以,平时吃饭时候可以细嚼慢咽,增加肠胃消化食物的时间,并且可以减轻肠胃的负担,有益于脾胃健康。
按时按量吃饭
暴饮暴食、饿一顿饱一顿是健康饮食中的禁忌,按量是指将饭量控制在健康合理的范围内,即七分饱。这样可以避免长期进食过多或者暴饮暴食撑大胃部,产生饱腹感与饥饿中枢不对等的现象。
按时吃饭是指吃饭要遵循客观规律,严格按照一日三餐的时间进食。否则,不定时的进食会影响肠胃的消化,加重肠胃消化食物的负担,长时间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或者其他肠道疾病。
营养专家有话说:
吃饭太少或者吃饭太饱都不利于身体健康,我们应当控制每餐的食量,尽量做到“七分饱”。七分饱不仅有助于减肥,还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大脑早衰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平时可以从吃饭速度、进食顺序等方面入手,寻找七分饱的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