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一名感染科医生的抗疫2年
TUhjnbcbe - 2023/9/27 18:45:00

1月4日,郑州下了年第一场雪,屋顶、树上雪白一片。屋里,粉色茶花开得正艳。

去年茶花开的时候,刘青不在家,今年又不在,丈夫特意发照片给她看,嘱咐她,“多休息”。

她匆匆瞅了一眼,没时间回复。刘青51岁,医院感染科主任,从医28年。1月3日,郑州出现本土确诊病例,随后几天确诊人数激增,截至1月15日18时30分,共有人确诊。

这是刘青第四次参与抗疫。年1月新冠疫情爆发后,医院曾被定为郑州医院。

年7月底,郑州出现本土确诊病例,医院成为郑州市封控、管控区群众以及隔医院。11月,郑州出现了第二轮疫情。到今年1月,已是第三波。1月6日,医院“2日接诊封控管控区患者位”的消息登上了热搜。

热搜背后的两年来,刘青和同事一直在抗疫一线。要救治病人,照顾病人情绪,也要协调处理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恐惧、忧虑和疲惫中,他们过着一种长期与新冠疫情共生的生活。

最近,她每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有时晚上九点才吃上晚饭,夜里十点多还在抢救病人。“工作太忙,体力消耗太大”,电话那头,她声音嘶哑。

之前有一次,她只睡两小时,感觉身体接近极限,心绞痛都犯了。“每回我都想着,再来一次,我绝对不干,但是每回都又干了”,刘青笑了,“这是你的责任,你不可能说我不干了我撤了吧?”

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专家曾光近期接受杨澜采访时说,“个体权利(在疫情中)是一个广泛的课题……不光是针对病人,还有参加防疫的整个队伍,也受着很大的压力……我就听说,在有些地方新冠病人没有死,但是我们的人累死了,拼消耗,拼人们不睡觉,连续超负荷地工作,我不赞成这样,应该是讲究科学防疫。”

刘青丈夫发来茶花的照片。

进入作战状态

1月3号,郑州出现第一例本土确诊病例。刚经历过两轮疫情的我们,来不及停歇,马上就要进入作战状态,之前做过的工作又要来一遍的感觉。

去年8月开始,医院就是封控、管控区群众以医院。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来的主要是发热病人或中高风险地区来的病人,病人相对比较少,隔离病区只开一层。

一旦郑州出现本土疫情,不光发热病人,各种疾病的都来(医院)。1月这波疫情就特别迅猛,刚开始那几天,每天增加20多例,封控、管控区范围不断扩大。加上现在是冬天,心脑血管、呼吸等各种疾病高发,病人激增,隔离病区开了10层。

医院门口急救车排好多。去年8月份的时候,“”送来的病人一天最多有90多个,这回都翻倍了,6号还是7号,一天就送来了个病人。我们专门安排了三个大夫接诊。

发热门诊大厅里也挤满了人,最多的时候一天有多个发热病人,是以前的两三倍。我们每天就是不停地收治病人,抢救病人。

前段时间,(新闻里)有病人心绞痛发作,因为来自中风险地区、没有核酸报告,被医院拒诊,延误治疗后去世了。还有孕妇因为核酸报告过期,救治不及时导致流产。

医院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从年开始,医院就有一套专门针对中高风险地区病人的收治流程。

隔离点的病人一般打电话来提前预约。封控、管控区病人,先联系社区开转诊单,“”送过来后,在转诊单上签字、交接,填写流行病学调查问卷,查核酸。之后挂号,医生看诊,看完安排相应的检查,该收住院的收住院。

现在国家文件要求,封控区来的发热病人,如果没有24小时内核酸阴性报告,必须等核酸结果出来后才能离开发热门诊,我们就把他安置在留观室等结果。现在发热病人的核酸检测一般送快检,2个多小时就能出来。

如果是急危重症病人,比如心梗、脑梗、脑出血、呼吸衰竭等病人,先抢救,同时采核酸,出结果前收到急诊过渡病房。特别危急的,直接送进隔离病区重症病房抢救。

只要干医生的,都知道急危重症一刻也不能耽误,肯定不能因为核酸结果没有出来,不给人家治啊。而且隔离病区都是单人单间,工作人员都是三级防护,没必要等核酸结果出来(再救治)。

最近这段时间,每天抢救的病人太多了,脑出血的特别多。头几天,就收了多个急救病人。

有个70多岁的老人,来的时候特别严重,消化道出血,腹疼休克,抢救过来的可能性很小,查CT发现肠穿孔,紧急手术后做了肠切除,上了呼吸机,幸亏抢救及时,才保住命。

来的孕妇也多,4号和5号两天,就接收了10个封控区产妇。

孕产妇来了都是高度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名感染科医生的抗疫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