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你家的一桶油(5L)能吃多久?2个月还是个月?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家庭人均食用油的摄入量为42.1克/天,远超过中国营养学会25-0g/天的推荐量。医院临床营养科于康教授在《血管里竟抽出厚厚一层“油”,想要健康,这种食品尽量少吃!》文中提到,一个人若以80岁寿命为参考,他一辈子要吃约8万顿饭。其中,食用油的摄入量甚至可高达1吨。
很多人都知道,过于油腻的食物对健康不利,然而在家做饭没办法控制油量,在外就餐又必点水煮鱼、水煮肉、毛血旺、地三鲜、炸鸡、炸串等高油食物,吃到停不下来。
年,来自比利时与法国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油腻饮食会让人上瘾!在吃东西的时候,肠道会产生一种NAPE-PDL的酶,将饱腹信号传递给大脑,激活下丘脑的厌食神经元,告诉身体停止摄入食物。但在持续摄入高脂肪食物的情况下,NAPE-PDL酶的活性下降,肠道和大脑之间的信息无法传递,食欲控制因此受到影响。所以,吃到停不下来是被“油腻”屏蔽了停止摄入食物的信号。
医院临床营养科于康教授分享过一个病例:四川泸州的潘先生和朋友聚餐吃火锅后,突然出现腹部疼痛、恶心干呕等症状,入院抽血检查时,发现他的血样标本泛着白色。据医生介绍,很多平日高脂饮食的人,有的抽出的血液甚至像牛奶,经过沉淀后,表面都会浮着厚厚的一层白油,甚至仪器都无法检测出血脂值。
年5月25日,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举行的“三减”及营养宣传核心信息新闻发布会上,中华预防医学会秘书长梁晓峰表示:“全国大约80%的家庭吃油都是超标的。现在很多年轻人点外卖,虽然在家里吃,但是还是外面加工的,另一方面带来比较大的问题是脂肪摄入太多。”高油饮食造成三高和肥胖,所以为了健康着想,一定要控制每日食用油量。
那么吃什么油更健康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不同的油含有的脂肪类型,这决定了食用油的健康程度:
反式脂肪:请远离!反式脂肪又叫氢化脂肪,常见于加工食品中,特别是一些经过高温制作(如油炸、烧烤、烘焙)的食品中,另外,很多奶茶中添加了植脂末,也含反式脂肪,都要尽量少吃。所以选购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营养标签。
饱和脂肪:饱和脂肪常温下呈固态,摄入过多不利于健康,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含量高的有奶油、动物油脂、椰子油、棕榈油中。
单不饱和脂肪:橄榄油、牛油果油等都富含这种脂肪,这是一种健康的脂肪。
多不饱和脂肪:包括Omega-和Omega-6脂肪酸等,也很健康,在玉米油、葵花籽油、鱼油、亚麻籽油、核桃油中,我们可以获取到多不饱和脂肪酸,像DHA和EPA就是属于多不饱和脂肪,它们有益于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康,对于调节甘油三酯有一定的益处。
营养师给大家推荐这几种油
1.花生油:
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7.6%),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相对合理,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注意花生油的烟点比较低,只有℃左右,适合炒菜但不适合油炸。
2.核桃油
核桃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和亚麻酸,可以辅助调节血脂,适合中老年朋友吃。核桃油适合生食,做凉拌菜,调牛奶、酸奶,甚至直接食用都可以,缺点就是价格较高。
.橄榄油
橄榄油在西方被誉为“液体*金”,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著称,含有65.8%~84.9%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油酸含量的比例适合人体需要,容易吸收,又不易氧化沉积于人体内。橄榄油也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角鲨烯、*酮类物质和多酚化合物及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初榨橄榄油烟点约16℃,不适合煎炸,适合清蒸、炖煮、凉拌、热锅凉油快炒。
4.亚麻籽油
亚麻籽油又称为胡麻油。亚麻油中含饱和脂肪酸9-11%,油酸1-29%,亚油酸15-0%,亚麻油酸44-61%。亚麻籽油含Omega-(α-亚麻酸),高达50%以上。α-亚麻酸在体内代谢可以转化为DHA和EPA,但转化率不高(EPA转化率≤5.0%、DHA转化率≤0.5%),孕产妇和婴幼儿可适量亚麻籽油。注意,由于油酸含量高,储藏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较差,所以尽量买小瓶装,而且需要贮藏在冰箱,开封后尽快食用完。
5.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呈淡*色,气味芳香,滋味纯正。由于气候产地不同,葵花籽油含油酸15%-65%,亚油酸20%-70%。
葵花籽油的人体消化率96.5%,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与维生素E,便于人体吸收利用。压榨葵花籽油烟点在℃左右,精炼葵花籽油的烟点在20℃左右,所以做菜时要注意温度。
6.芝麻油
芝麻油含油酸5.0-49.4%,亚油酸7.7-48.4%,花生酸0.4-1.2%。芝麻油的消化吸收率达98%,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亚油酸。芝麻油一般用于凉拌和做火锅蘸料,气味芳香,能增加食物的风味和口感。烟点为压榨芝麻油℃;半精炼芝麻油22℃,炒菜时也可加少量进行调味。
控油小贴士
1.炒菜时使用有刻度的油壶,控制油量。
2.做菜少煎、炸,多蒸、煮、炖、焖、拌等。
.尽量少做油炸食品。
4.少吃预包装食品。注意看食品包装上营养成分表中的脂肪含量,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品。
5.有条件的在家吃饭,减少在外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