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际护胃日消化内科专家教你如何科学养胃 [复制链接]

1#

红网时刻4月9日讯(通讯员舒丽)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又称国际养胃日。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对人体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近年来,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导致胃病的发病日益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年患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

医院消化内科专家余仁贵介绍,胃病是许多与胃相关疾病的统称,起因大部分是由于无规律的生活造成,特别是一日三餐无规律,过分吃辛辣、过冷、过硬等刺激性食物。另外,高度精神紧张也是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如司机、建筑工人、办公室白领等胃病的发生率都很高。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等。一旦患了胃病,患者往往出现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

俗话说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胃就像一部每天不停工作的机器,食物在消化的过程中会对黏膜造成机械性的损伤,因此保持有节制的饮食是治疗胃病的关键。如何科学养胃对现代人来说,是一个需要学习的重要课题。余仁贵表示,科学养胃应做好以下几点:

1、饮食应定时定量

胃肠运动具有规律性和节律性,按一定时间产生饥饿和进行消化,胃排空一次约需4-5小时,所以每餐间隔时间应在4-5小时之间。

我国民众的一日三餐习惯是非常符合消化生理的。饮食应该定时定量,无节制的胡吃海饮,容易导致或加重胃肠疾患,有些人因出差或工作忙时“废寝忘食”,长此以往,极易打乱消化规律,一旦犯病将得不偿失。

2、避免过饥过饱

过饥:当腹部出现咕噜声时,说明腹中已经空虚,需要进食了,这就是医学上的“饥饿收缩”,若“饥饿收缩”超过半小时以上,仍未进食,反而会出现不觉饿的感觉,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饿过了头”,久之胃肠功能发生紊乱而产生疾病。

过饱:胃有一定的容量,如果吃的过饱,超过胃的容量,会使胃的收缩性减弱,会引起伤食、消化不良、胃扩张等疾病。理想的吃法应当是不让胃饿过头或不让胃撑的过饱。

3、细嚼慢咽

胃是磨碎食物与初步消化的器官,因此食物会在胃里停留一定的时间,藉由胃的蠕动与胃液消化,将大颗粒食物转化为小颗粒。小颗粒食物分解成小分子,顺利通过消化道黏膜而进入血液,其他大分子就只能变成粪便排出。

4、多食蔬果,少食荤腥、辛辣刺激

荤腥食物中纤维含量较少,在胃肠道中运行缓慢,容易积存引起便秘,蔬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并能刺激肠道增加蠕动,使排便通畅。所以多食蔬菜,戒吃辛辣、油炸、烟熏食物如烧烤等,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强烈的食物,不饮酒,少饮浓茶、咖啡等。

5、注意保暖

春季温差变化大,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6、饭后不宜立即躺下或做剧烈运动

饭后即卧,容易减缓肠道蠕动,延长消化过程,饭后稍加运动,可助食物下行,有利于消化,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体征,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但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因饭后是消化过程的高峰期,需大量血液供应胃肠道,如剧烈运动使血液供应分散到肢体、肌肉,影响正常消化功能。

7、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劳逸结合

胃病发生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焦虑不安、烦躁恼怒,容易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疼痛、腹泻或便秘交替等症状,还会导致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加重或复发。因此,保持精神愉快及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刺激,对预防胃病有很好的效果。

医院提醒,胃是人体的重要的消化器官,胃好身体才能好,所以大家平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预防胃肠疾病的发生。如出现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医院检查治疗,以免症状加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