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小伟医生为消化医学科研深耕不缀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能否彻底治愈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

“以人工智能设备作为切入点,给内镜装上了“第二大脑”,不仅是新时代下消化内镜诊疗的新需求,而且可以弥补传统消化内镜对医生经验的依赖,更能为培养内镜操作后备人才提供巨大帮助。”这是湘雅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上,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留美博士后,内科学教授、二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人工智能辅助消化病诊疗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主任刘小伟教授在人工智能专场做的发言。作为消化专家,在即将到来的第18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上,刘小伟医生也将现场进行操作演示,为消化病技术的分享交流做出贡献。

立足岗位,他是“湘雅技术”和“湘雅速度”的代言人

“医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诊疗水平,才对得起病人的信任”,刘小伟医生一直在不断创新各种内镜下微创诊疗技术,旨在追求用最适合的方式解除病人痛苦。而其中,老人和儿童作为内镜操作相对困难的群体,常常慕名而来找刘小伟医生诊治。

曾经,医院消化内科接收了一名6岁女童,女孩因一周内间断大量呕血3次,且病情逐渐加重,她的父母焦急万分。由于病情非常严重,他们辗转找到了刘小伟医生。

刘小伟医生在了解详情后得知,结合胃镜、CT及基因检测结果很快确认孩子得了“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这种疾病门静脉海绵样变是一种复杂、特殊的门静脉高压症,目前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内镜下治疗对部分患者治疗有效,而6岁患者体格小,血管条件较成年人差,使内镜下手术难度和风险进一步增大。“看着孩子痛苦的表情,还有孩子父母的满脸愁容,我真的是感受到肩膀上有沉甸甸的压力。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当时就在心里下定决心,不仅要做好这个手术,而且要尽可能减轻孩子的痛苦。”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刘小伟医生至今感慨万千。在团队精心的术前准备和麻醉科团队提供的术中安全保障措施下,刘小伟医生利用其娴熟的内镜手术技巧,最终有惊无险地顺利完成,术后通过随访及序贯治疗,目前该患儿已经9岁,恢复良好。

贲门失弛缓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但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容小觑。刘小伟曾接诊过一位罕见的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巨大憩室的老年患者,在详细阅读患者术前各项检查报告后,发现该患者食管下端呈“鸟嘴样”改变,同时上端紧接一个“鸭梨”大小的憩室,结合食管测压报告和患者病史,刘小伟给出了“贲门失弛缓合并食管多发憩室”的诊断。由于食管下段肌群持续紧缩,蓄积的食物被迫推向憩室内,加重憩室的扩张,食管及憩室内食物反流,造成了患者多年哽咽和反呕。刘小伟决定在常规POEM手术上加做STESD(隧道内镜下憩室切开术),考虑到切断食管括约肌的同时需离断憩室横隔肌肉,因此需要为其“私人定制”手术方案,精心设计肌切开路线,最终手术顺利,患者30多年来只能进食流质的痛苦得以解除。

作为医院消化内镜急诊抢救小组组长,有时,刘小伟也会接到一些超乎想象的特殊紧急任务。一次值班过程中,医院接到一个跨国的求助电话。原来,一位从长沙出发前往泰国旅游的游客刚刚到达泰国就出现剧烈腹痛,同行者对当地医疗系统并不熟悉,无奈之下,直接电话求助医院,希望专家提供远程帮助。凌晨5点多,一场跨国的多学科协作医疗咨询正式展开。刘小伟和各科专家沉着冷静,分析指导各种应对措施,仅用1小时就医院的全部对接,使患者转危为安。

刘小伟表示:挽救生命的同时,更要保证生命的质量。特别是面对胃肠肿瘤,他习惯用最小的创伤,最小的风险,最精准地切除病灶,同时又尽可能多的保留正常胃肠道及其机能。他回忆到,去年有位76岁的张大爷,食管早癌侵犯范围比较大,几乎近全周。如果采用环周切除方法行ESD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会更好操作,速度更快;但对患者来说,术后瘢痕会引起食管腔窄缩,导致进食困难。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诊疗团队决定,宁可手术多做一个小时,也要术中为患者保留一小条正常食管内膜,这将有利于创面的生长,术后患者受苦少、花钱少。若等术后发生了食管狭窄再去处理,患者就要经过很多次扩张治疗,花时间花钱不说,还增加痛苦。

在刘小伟看来,与各种荣誉相比,病医院和一名医生最大的肯定。要获得这份荣誉,每一位医生都必须有过硬的本领和一流的医德。只有真正成为病人最信任的人,才无愧于白衣战士的称谓。

身兼重任,他为健康科普与消化事业持续耕耘

在治病救人和兼顾科研的同时,刘小伟也一直不忘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多年以来,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都会抽出时间,积极参加医院和各个医疗机构组织的公益义诊与科普培训工作。

刘小伟医生一直致力于“精准扶贫,有效帮扶”,医院开展手把手内镜教学及手术演示,不仅帮助基层医生掌握前沿的消化内镜技术,也方便当地患者就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造福当地百姓。同时,刘小伟还会对当地的医生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规范化的实践操作,为大家解读术中难点及风险,术前如何缜密制定风险评估、多学科(MDT)合作、应急预案等,将积累多年的经验化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医生分享。近年来,为医院培养了消化科“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立足于消化病领域,这些年刘小伟在临床和科研上深耕不缀,并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为的是进一步强化业务技能,更好地治疗病人。“消化疾病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作为这个领域的从业医生,我们必须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持续推进交流和学习,这对于提升我们的业务技能和培养新鲜血液都很重要。对于广大病人来说,只有我们的本领越来越强,他们和家人才会更加安心。”刘小伟表示。

年,由美国多个医学会联合主办的美国消化疾病周(DDW)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隆重召开。这是国际消化系统疾病领域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会议之一。作为特邀嘉宾,刘小伟教授在会议上作主题发言,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和观点得到业内专家的肯定与赞誉,现场掌声不断。这些年来,他结合消化疾病的临床需求,与国内外不同领域的专家有着深入稳定的合作,选派学生及年轻医生出国交流学习,同时也邀请国外专家参加湘雅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学术大会分享合作研究成果,真正体现出“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学术研究思路。对于即将到来的第18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刘小伟也充满期待:“带着使命与责任去学习、分享和交流,我相信我一定会不虚此行。我也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和更多同行开展合作,为我们共同的健康事业加油助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