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病哪家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11月29日,兰州大学第二届研究生“十佳导学团队”推选展示活动在城关校区西区举行。17支候选团队同场竞技,通过专家评审、学生代表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最终确定了10支团队获得兰州大学第二届研究生“十佳导学团队”荣誉称号。
马上跟随小兰一睹10支导学团队的风采吧!
历史文化学院
徐黎丽教授导学团队
徐黎丽,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主任,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边疆安全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石榴花开”团队由徐黎丽教授悉心指导,以“知行边疆,铸牢中华”为理念。目前团队内共计23名队员,3名教师,9名博士,11名硕士。其中留学生2人,少数民族学生5人,团队整体结构合理。团队常年深入边疆、驻扎边境、考察口岸,专注于边疆研究,以实践调研促进学科发展。目前团队已完成99个中国陆地边境口岸的实地调查,出版相关论著13部,发表学术文章余篇。此外,团队通过定期开展写作研讨会,形成“分享—讨论—进步”的良性导学机制。
管理学院
沙勇忠教授导学团队
沙勇忠,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危机信息管理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沙勇忠教授领衔的应急管理研究导学团队坚持“理论探索,实践创新”的发展导向,深耕公共危机信息管理领域,推动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0所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建设高校之一。团队不断开拓国际合作、深化社会服务,扎根西部管理问题,持续推动研究成果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近三年发表SSCI、SCI、CSSCI论文33篇,主持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出版重要专著1部,提供省部级以上智库报告20余个,举办重大项目讨论会30余次。团队秉承“多元发展,因材施教”的培养理念,大批毕业生已经成长为学术骨干和行业精英。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刘玉孝教授导学团队
刘玉孝,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引力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和甘肃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引力导学团队源于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段一士先生,是一支奋斗在科研前线,服务国家战略——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的研究队伍。团队包括2位教授,4位副教授和30位研究生,其中魏少文教授荣获青年长江学者称号。团队发表SCI论文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团队研究生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多名学生前往加州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等知名大学深造。团队将继承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扎根西部、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培养人才为核心,勇攀学术高峰,书写西部文章!
化学化工学院
刘伟生教授导学团队
刘伟生,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兰州大学二级萃英学者,绿色材料研发中心主任,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
团队现有在读博士11人、硕士10人,多年来团队共发表论文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主编《配位化学》教材一部,《配位化学》慕课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团队研究生近年获一等学业奖学金12人次、二等学业奖学金12人次、三等学业奖学金9人次,荣获兰州大学微党课大赛优秀奖、兰州大学周年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兰州大学优秀研究生会干部等多项荣誉。
资源环境学院
王博教授导学团队
王博,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从事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GeneralEnvironmentalEngineering团队(通用环境工程团队)”来自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以王博教授为主要负责人,秉承“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精神,培养“沟通交流、逻辑严谨、抓大放小、细心细致”的科研能力,致力于解决环境工程领域的通用性问题,为新时代环境领域储备“自信乐观、忠厚坚强”的精英人才。GEE团队在求知中实践,在实践中求知,不断为兰州大学环境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大气科学学院
黄建平教授导学团队
黄建平,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主要撰写人。
黄建平教授团队历经十余年建成了国际领先的半干旱气候综合观测系统,取得了一系列基础性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创建和发展了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半干旱气候综合观测站,研制的我国首套适用于野外恶劣条件的“环境与气候灾害集成探测技术”,获国家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团队先后获批建立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生命科学学院
黎家教授导学团队
黎家,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他放弃了国外终身教授职务,全身心回到母校潜心工作12年。
团队成立于9年3月,目前由3位教授、1位副教授、1位讲师、1位实验师以及4位青年研究员所组成。在黎家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围绕类受体蛋白激酶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在兰州大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近3年,该团队在《NATURECOMMUNICATIONS》《NATUREPLANTS》《PLANTPHYSIOLOGY》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共发表14篇论文。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2项。
基础医学院
谢小冬教授导学团队
谢小冬,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主要民族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基因组医学和转化医学研究、群体遗传学研究及生物工程方面的应用研究。
团队由谢小冬教授领衔,是甘肃省第一个集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医学遗传学创新团队。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国际专利授权2项,国内专利授权9项,已建立HVP中国区兰州大学基因组医学实验室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和人才孵化基地,目前已培养了70余名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
口腔医学院
刘斌教授导学团队
刘斌,口腔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年被选为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一届种植委员会委员;现为《口腔医学杂志》常务编委,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向科研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团队“群睿阁”以刘斌教授为主导,云集了一批具有精诚善美、铸就口腔的精英人才,以“聚睿推新、研精成阁”为理念,开展了口腔医学、生物材料、3D打印、精准放疗等前沿交叉学科研究。发表SCI论文百余篇,促成成果转化5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百余名,多名本科及硕士研究生赴国内外一流大学深造,多名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取得优异成绩,
第二临床医学院
陈昊教授导学团队
陈昊,主任医师,兰州大学三级萃英学者,博士生导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年回国创建兰大二院肿瘤外科,现任兰大二院肿瘤中心主任、甘肃省消化肿瘤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陈昊教授肿瘤专业团队始终以“外科医生-科学家”为培养目标,精研医术,攻关疑难危重疾病,追踪学科前沿,率先在我省开展6项精准外科新技术,率先在西北地区开展肿瘤光动力治疗技术,获批“中国抗癌协会光动力培训基地”,填补了西北该领域空白。团队成立至今,共承担科研课题25项,其中主持22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重大专项2项,主持开展临床研究10项。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肃医学科技一等奖、甘肃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据了解,本次评选活动由研工部、校团委指导,校研究生会主办。活动设置专家评审、学生代表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三个部分,分别占比为50%、30%和20%。活动启动以来,经推荐申报、资格审查、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等环节,共产生17支候选团队。11月29日现场进行专家评审和学生代表投票。最终提交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定结果并在全校范围内公示无异议后,确定了10支团队获得兰州大学第二届研究生“十佳导学团队”荣誉称号。
现场展示过程中,17支候选团队代表通过视频短片和PPT展示等形式,分享了各自团队在人才培养、导学关系、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宝贵经验,讲述了“导”与“学”的精彩故事,展现了“励志”与“奋斗”的青春风采,以及刻苦勤勉的严谨学风、追求卓越的导学传统和师生相宜互助友爱的导学关系。
拓展阅读
兰州大学导学团队:教学相长不是空谈
内容来源
党委研工部团委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编辑
张诗坤姚君言
责任编辑
张田甜
主编
肖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