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康健园补齐慢阻肺防治短板,完备慢性呼吸系 [复制链接]

1#

年,国家发布《健康中国行动(-年)》,明确提出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列为十五项重大行动,其中共有八项与呼吸疾病的防治密切相关。虽然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并列为全球四大慢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视度和知晓率远低于其他三大慢病,防治情况更为严峻。

日前,葛兰素史克(GSK)举办呼吸事业部年中媒体沟通会,医院副院长曹彬教授、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医院院长李为民教授出席了会议,围绕21世纪以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展的里程碑事件、长期规范化疾病管理和共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体系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以哮喘和慢阻肺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目前我国哮喘患病总人数已达到万人,慢阻肺总患病人数约1亿人,位居我国居民慢病死因的第三位,整体疾病患病率、发病率仍然处于高位运行,甚至还有上升的趋势。

对于慢阻肺、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来说,早期干预起到决定性作用。曹彬教授强调,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比较隐匿,只有肺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出现呼吸道症状时患者才会有所警惕,甚至即使出现了咳嗽、咳痰等早期症状,往往归咎于“吸烟咳嗽很正常”。有资料显示,就诊时大多患者肺功能已减退30%-50%。二十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在遵医嘱、规范治疗的情况下,患者急性加重可能性可以大大降低,控制哮喘和慢阻肺并非遥不可及。如今长期疾病管理理念悄然兴起,医务人员应全面推进规范化诊疗和长期管理,解决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痛点。

作为尚无法根治、需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在哮喘和慢阻肺治疗过程中,药物是医生和患者手中的有效“武器”,长期科学用药、规范化治疗是防治的最佳“秘籍”。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COPD)明确指出,维持期的药物治疗可以减轻患者慢阻肺症状,减低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和运动耐力。今年世界哮喘日,GINA也更新了版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GINA),再次重申严重哮喘发作的风险以及含ICS(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必要性。

陈荣昌教授介绍,通过每日规范用药,绝大多数患者都能较好地控制疾病。然而,目前整体控制率和患者依从性还有待提高,部分患者在疾病状况好转后擅自减药、停药,结果导致反复发作,甚至发展到症状严重、肺功能损害不可逆的地步,这是绝对不可取的。这些年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和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相继问世,治疗方法和药物装置得到不断的改善和突破,用药更简单、更便捷,提升依从性的同时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从以前”走路气喘“到现在”爬梯、慢跑“,这是巨大的进步。

创新药物现已通过国家医保系统以老百姓相对容易接受的价格走进各个城市、医院、药房。作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人,患者更应建立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的观念,达到真正改变疾病发展进程、改善症状、减少发作频率的效果。

哮喘和慢阻肺病诊疗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李为民教授指出,除疾病知晓率和患者依从性低以外,基层医务人员缺乏正确疾病知识和诊断能力,调查显示目前仅20%基层医务人员完全了解慢阻肺的治疗原则。针对这一现状,李为民教授建议应建立以各级疾控中心、医院和社区三位一体、医防结合的呼吸系统慢病防控体系,各司其职,制定出具体的慢病防治方案,承担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责任。社会各界需同心协力,呼吸学界大力培养专科人才、帮扶基层提升诊疗能力,企业加大研发创新、带来全新治疗。同时推动慢阻肺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期真正实现慢阻肺防诊治水平的提升。

过去二十余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从认知不足、缺乏药物、吸入疗法普及屡屡碰壁到逐渐达到维持控制、树立长期规范管理观念,在国际上起到领导作用,背后离不开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紧随国家医改步伐,政府、企业、学界将继续通力合作,不断拓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助力提升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综合防治水平以及公众的疾病意识。

(潘嘉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